第一次監理例會發言

4、 重要分項、分部工程經有關單位共同檢驗合格後才準予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制度。

(1) 基槽(坑)開挖完成後,必須經勘測設計單位確認已經達到設計要求和基底的承受能力,必要時須進行地基情況和有關檢測和試驗,以檢測數據和資料作為質量保證的資料存檔。

(2) 基礎工程、隱蔽工程驗收,必須有業主、監理、質鑒勘察設計單位參加檢查並確認承包商已按照施工圖設計的全部要求施工完畢,同時還應出示基礎施工中砂漿、混凝土試塊和所用原材料達到國家規定要求後,才能進行上部工程施工。

(3) 樁基施工過程中及其施工完畢後,必須認真依照規範及驗評標準的要求,檢驗施工記錄、測試數據等,試樁方法必須按照規範規定和設計單位確定認可方法的方法及範圍所測定的數據方為有效,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4) 鋼筋混凝土構件施工中,模板製作、鋼筋綁紮、預留件預埋均須監理工程師、業主檢查認可後,由總監理工程師簽發混凝土澆灌令,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灌施工。

5、 建立施工試驗制度

承包商為了確保工程質量達到國家或業主部門的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合格條件,以及滿足設計要求和契約規定的質量標準,需進行一系列的試驗。

(1) 地基(樁基)試驗。

(2) 回填土、道路、地河等結構層的密度試驗。

(3) 砌築砂漿強度試驗。

(4) 混凝土試塊強度試驗。

(5) 焊接試驗。

(6) 鋼結構焊接試驗。

(7) 現場混凝土施工試驗。

(8) 使用功能試驗。

1) 浴室、廚房、廁所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間必須做蓄水檢驗,蓄水時間不小於24小時。

2) 屋面澆水試驗,試驗時間不少於2小時。

3) 防水管道閉水試驗。

4) 給水管道試驗。

5) 道路、地坪的彎沉、平整度、粗糙度試驗。

6、 監理對工程質量的控制措施

監理部、承包商注意抓好事前預控,事中檢查,事後驗收,重點突出事前預控,事中檢查,以預防為主,從對質量的事後把關,過渡到事前、事中控制,從對產品質量檢查,過渡到對工作質量檢查,對工序質量檢查,對中間產品的質量檢查是保證工程質量的有效措施。

7、 監理工程師對工程質量控制的三階段

(1) 施工準備階段:審查施工單位配備人力、材料、機械設備是否合理,審查擬定施工方案,技術質量保證措施,原材料的檢驗是否符合要求。

(2) 施工階段:旁站和巡視,檢查施工單位工藝是否按規範和經審批的方案進行,並對施工過程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進行抽查。

(3) 成品驗收階段:檢測和驗評該分項或分部已完工程是否達到規範要求的質量標準,是否在允許的誤差範圍內。

8、 監理工程師對工程質量的控制手段

(1) 旁站,這是現場監理工程師的一種主要的現場檢查形式。施工過程中對重點的分項或分部實施旁站,檢查施工過程中材料及混合材料與批准的是否符合;檢查施工單位是否按標準的方案、技術規範施工。

(2) 測量,是現場監理工程師對幾何尺寸控制的重要手段,分為目測法〔摸(手感)、敲(音感)、照〕、實測法(靠、吊、量、套)。監理工程師對建築物軸線和工程的幾何尺寸進行實測實量驗收,不符合要求的要進行修整,不符合標準的要求返工。

(3) 試驗,是監理工程師確認各種材料,工程部位質量的主要依據。對各種材料、混合料配合比(混凝土、砂漿強度等級,主鋼筋焊接、機械連線接頭等,監理人員可以隨機抽樣試驗,施工單位要提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