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黨組書記在中心組擴大學習班上的講話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水利科學發展,必須準確把握和著力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第一,發展與惠民的關係。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民眾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水利必須做到保增長和惠民生的內在統一。要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突出工作重點、區分輕重緩急,集中力量推進水利薄弱環節建設,加快解決一批事關國計民生和民眾切身利益的水利問題。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老少邊貧”地區的扶持力度,積極推進水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妥善處理區域公共利益和個體利益的關係,切實保障民眾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利移民安置、蓄滯洪區運用補償等方面的合法權益,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行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第二,當前與長遠的關係。實現水利科學發展,必須把當前與長遠有機結合起來,既要抓緊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又要多做打基礎、增後勁、利長遠的工作,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要充分利用國家財力快速增長、建設能力顯著提高的有利條件,科學制定長遠發展規劃,有序安排近期實施計畫,針對水利重點薄弱環節,集中力量分期分批加以突破。要善於把握、及時分析經濟社會發展對水利的新需求,科學確定水利發展長遠目標、建設任務和投資規模。要高度重視和著力做好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工作,加強對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水利問題研究,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政策舉措,推動水利又好又快發展。

第三,流域與區域的關係。流域上下游互為一體,左右岸唇齒相依,乾支流相互影響。在流域規劃制定、工程布局、調度運行以及水量分配、防洪減災等工作中,一方面,必須立足全局、系統規劃,堅持區域服從流域、局部服從整體,統籌各區域水資源條件、功能定位和發展戰略,實現水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節約保護和合理利用,充分發揮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益,促進流域和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必須充分考慮和兼顧區域發展需求,最佳化水利發展布局,妥善處理上下游、左右岸、乾支流的關係,使流域治理開發與保護的整體部署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相協調,努力實現流域與區域發展的良性互動和揚利抑害的多贏。

第四,開發與保護的關係。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脆弱,必須牢固樹立人與自然、人與水和諧的理念,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科學確定水資源開發利用規模,決不能為追求一時的發展而犧牲子孫後代的福祉。要全面考慮水的資源功能、環境功能、生態功能,合理安排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既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合理需求,也要滿足維護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要高度重視大規模水利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把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始終貫穿於規劃編制、前期論證、工程建設以及運行調度等各個環節,把水資源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

第五,調水與節水的關係。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且時空分布極不均衡。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首先必須立足於節水,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嚴格控制發展高耗水、高污染產業,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當然,對一些資源性缺水地區,在充分挖掘節水潛力的前提下,當地水資源仍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可以因地制宜適當建設一些跨流域、跨區域調水工程。建設調水工程,要遵循“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充分考慮調出區的水資源條件和水環境容量,全面把握調入區用水結構和受益程度,進行深入論證,科學比選,實現調出區和受水區的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