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黨組書記在中心組擴大學習班上的講話

第二,強化水資源最佳化配置,著力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和調控水平。要把江河湖庫水系連通作為提高水資源配置能力的重要途徑,充分考慮區域水資源條件、河流水系分布和工程布局特點,以水庫為調蓄中樞,以河道、渠係為主要輸水載體,構建引得進、蓄得住、排得出、可調控的江河湖庫水網體系,全面提升水資源調控能力。要加快推進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設,繼續開展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前期論證,儘快形成我國“四橫三縱”的水資源巨觀配置格局。要積極推進遼西北供水、滇中引水等跨流域、跨區域調水工程,加快推進西南地區重點水源工程建設,緩解當地嚴重缺水的狀況,提高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要針對不少地區水道淤堵、河湖萎縮、水系循環不暢等問題,綜合採取清淤疏浚、生態治理、科學調度等措施,實現河暢其流、水復其動,改善河湖生態環境。要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建設,統籌解決好規劃內和新增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的飲水問題,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城鄉一體化供水,加強城鄉飲用水水源保護,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

第三,落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建設節水型社會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也是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的根本途徑。要把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作為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戰略舉措,劃定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三條紅線”,全面落實水資源有償使用、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等管理制度,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與考核制度,全面扭轉水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污染嚴重的局面。要把發展節水灌溉作為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重中之重,以發展噴灌、微灌和管道輸水灌溉為主要措施,集中連片大規模普及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5年內新增工程節水灌溉面積1.5億畝。要把節約用水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生活全過程,加大農業、工業、生活各領域的節水力度,形成有利於水資源節約和保護的經濟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全面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四,順應“三化同步”的發展要求,加快推進水利現代化進程。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xx”時期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要緊緊圍繞“三化同步”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水利現代化道路,用現代治水理念和先進科學技術武裝和改造傳統水利,推動水利現代化邁出新的步伐。要把水利工程現代化作為水利現代化的基礎保障,抓緊修訂完善水利工程建設規程規範和技術標準體系,提高水利施工技術和裝備水平,努力形成質量可靠、運行安全、效益持久的現代水利工程設施體系。要把水利管理現代化作為水利現代化的重點領域,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改進傳統管理方式,實現對水資源和水利工程的實時監控和遠程調度,全面提高水資源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要把水利信息化作為水利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加快利用信息技術對水利行業進行改造提升,推動信息化與水利規劃、勘測、設計、建設、管理、預報、監測等各個環節的深度融合,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

第五,大力加強依法治水和科技興水,努力實現水利管理新突破。依法治水和科技興水,是實現“xx”水利改革發展目標、完成水利戰略任務的重要保證,是增強水利公共服務能力、提高水利社會管理水平的關鍵舉措。要加快完善防汛抗旱、農村水利、農村水電、水資源管理、水利社會管理等領域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適合我國國情和水情的科學完備、結構合理、相互銜接的水法規體系,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的水行政執法體系,預防為主、預防與調處相結合的水事糾紛預防和調處機制,進一步提升水行政執法和水利社會管理能力。要加快完善全國、流域、區域水利規劃體系,強化水利規劃對涉水活動的管理和約束作用。要健全水利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加快成果推廣轉化,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和技術裝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