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殘疾人托養服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認真貫徹黨的xx屆五中全會的精神,順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按照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的新要求,研究部署進一步推進殘疾人托養服務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措施。簡單說,就是要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為什麼要開展殘疾人托養服務,二是殘聯為什麼要承擔托養服務工作,三是如何做好托養服務工作。

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第一,統一思想,提高對做好殘疾人托養服務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就是要解決好我們的第一個問題,即為什麼要開展殘疾人托養服務。這是一個再學習、再認識的過程。大家知道,xx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重大舉措。“十二五”規劃與以往最大不同點,就是始終圍繞著解決民生問題。規劃建議提到要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強調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與正義。同時,“建議”提出的“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二是“社會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三是特彆強調“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健全殘疾人服務體系”,這一點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這些要求進一步確立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十二五”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突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對實現轉方式、調結構、擴內需、促和諧的基礎作用。

從我們對殘疾人托養服務的認識來看,也是殘疾人事業發展到今天,經過不斷的摸索得出來的。我國的殘疾人事業經歷了一個由點及面、由易至難、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經過二十年的努力,殘疾人康復條件不斷改善,受教育程度日益提高,平等就業差距逐步縮小,保障力度持續增強,社會參與領域日益廣泛。殘疾人事業已經發展為涵蓋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權益維護、基層建設、文化體育等多項內容的綜合性社會事業,初步走出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殘疾人事業發展道路。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殘疾人總體生活與社會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需求仍難得到有效滿足,殘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全國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成,仍有上千萬的城鄉殘疾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不同殘疾類型、不同殘疾程度、不同年齡段的殘疾人享有的保障與服務水平並不均衡。限於資源和服務能力,過去我們更多把力量集中在了見效快,相對集中的部分殘疾人保障與服務上,“廣覆蓋、廣受益”始終沒能完全實現。特別是城鄉多萬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的困難突出,許多是老殘一體,學校進不去、醫院收不了,家庭供不起,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生活更是難上加難,已經成為殘疾人群體中最為困難的部分。殘疾人托養服務是廣大殘疾人工作者對這部分殘疾人痛苦的真切感受,是對這部分殘疾人家庭苦苦期盼、社會高度關注的負責任回應。從國際社會上看,凡是殘疾人事業發展到一定水平的國家和地區都比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解決的主要渠道就是提供托養服務。通過政府的帶動,藉助社會力量,把這部分最困難殘疾人兜起來。這部分殘疾人能不能得到托養服務,能不能納入社會保障制度範圍,能不能有一個徹底解決問題的有效保障,關係到他們的生命健康權能不能得到起碼的保障,關係到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否健全和完善,這也是體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和底線。所以,開展殘疾人托養服務不是我們的主觀意識決定的,而是提高殘疾人生存質量的客觀要求,是殘疾人事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