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障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五)、依法行政,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我市全力推進勞動監察格線化試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是依託現有的行政管理體系和勞動保障基層服務平台,按照“橫向倒邊、縱向到底、管理到位、責任到人”的工作要求,依據“屬地管理”原則,我市17個鄉鎮(街道)、龍安管委會建立了一級格線,281個行政村建立了二級格線,聘請了285個勞動保障監督員,開展對我市用人單位全方位覆蓋,全過程監控的動態監管,建立起了我市勞動保障監察維權新機制,為政府實施勞動保障的科學管理、科學決策提供了準確依據,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依法維權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服務,構建了有效化解矛盾的基層服務平台。我市勞動保障監察格線化管理工作通過省級驗收。二是創新開展勞動用工備案制度。加強對勞動用工備案工作的宣傳和培訓,通過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勞動用工備案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引導和指導企業按規定進行勞動用工備案。將勞動用工備案工作納入勞動保障工作目標考核管理,對工業園區企業戶數、職工人數、簽訂勞動契約情況以及現有勞動用工情況進行全面調查,重點摸清企業勞動契約的簽訂情況。同時,積極組織企業開展勞動用工備案的業務培訓,深入基層開展業務指導,不斷提高企業勞動用工備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切實將勞動用工備案制度落到實處。,我市報備企業462家,報備人數達7469人。三是穩步推進農民工工作。協同建設部門建立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我市共督促22家建築企業向區建築企業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專戶注入保證金537萬元。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的建立對保障和規範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建立預防和解決建築企業拖欠或剋扣農民工工資的長效機制,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發揮了積極作用。受理欠薪投訴案件44件,涉及165人,為農民工追回拖欠剋扣工資49.3萬元。四是開闢勞動爭議仲裁“綠色通道”,完善柔性仲裁機制,全面推進勞動仲裁實體化建設,著力打造鄉鎮、街道勞動爭議調處平台。建立案件處理快速反應機制,提高案件處理的質量和效率。全年受理仲裁案件44件,結案44件。五是規範工傷認定程式,提高認定工作質量。制訂規範工傷認定相關辦法,依法規範操作程式,嚴把工作質量關。同時,針對我市工傷易發的重點地域、企業、行業、人群等進行分析,加大工傷保險條例的宣傳,探求工傷預防及善後處理的辦法。全年共受理工傷認定申請297件,作出工傷認定297件。

(六)爭先創優,轉變勞動保障隊伍工作作風。一是加強反腐倡廉和黨風政風行風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貫徹執行市紀檢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抓好機關效能建設,提高工作效率。大力開展政風行風建設,開展創建優質服務視窗活動,在全系統探索建立服務視窗單位社會評價與監督機制,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社會綜合考評良好。二是落實市委、市政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任務。緊緊抓住影響我市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大力推進社會矛盾化解,深化“平安福鼎”建設,全面提升維護社會穩定工作,解決人民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創了勞動保障系統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與平安建設新局面。三是完成計畫生育責任書目標任務,做好計生每一個環節工作,全系統幹部、職工無發現違反計生行為。四是做好掛點村、社區工作,幫助掛點村、社區解決實際困難,為新農村建設和社區建設做出一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