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業務培訓講稿

2、為民服務全程代理。農村為民服務全程代理要遵循便民、公開、法治、效能和求實原則,要從當地農民民眾的實際需要出發,從農村基層政府和村級組織履行社會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出發,實事求是地確定為民服務的範圍,明確服務項目、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要進一步規範服務程式,切實抓好受理、辦理和回復三個環節。今年,我們開始推廣村幹部坐班制度,其中村幹部坐班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做好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根據《關於實行村幹部坐班辦公制度的意見》(歙組發[XX]35號)檔案要求,XX年5月底前選擇1至2個村首先開展試點,XX年底要全面推行村幹部坐班辦公制度。我們要求村幹部要實行全天坐班,坐班人員和時間要保持相對固定,並向民眾公開。同時,村為民服務全程代理點,要做到“五個有”,即有明顯的指示標牌、有必要的辦公設備、有固定的值班人員、有公開的聯繫電話、有健全的工作制度。

3、“雙培雙帶”先鋒工程。 近年來,我縣充分利用“雙培雙帶”這個“新形勢下農村黨建工作和經濟工作有機結合的最佳載體”,通過“雙培雙帶”吸引、凝聚優秀人才,為基層黨組織不斷輸入新鮮血液,激活了基層黨組織的細胞,增強了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能力,保證了基層黨組織的生機與活力、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轉變了農村工作領導方式,改進了幹部工作作風,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出現了“黨員做給民眾看,民眾跟著黨員乾”的喜人景象,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紮實基礎。要深化和延伸“雙培雙帶”工程,村級組織要堅持“培帶”結合,提高帶的能力,最佳化帶的載體,延伸帶的層次,豐富帶的內容,在“培”的過程中注重“帶”,在“培”的基礎上實現“帶”的突破,使實施“雙培雙帶”工程形成上下互動之勢。“支部+協會”模式以富民為目的、黨支部為核心、協會為紐帶、農戶為依託,把黨支部組織協調、政策引導,發動民眾的優勢和協會在技術、信息、市場等方面的優勢有效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村幹部、黨員、鄉土人才的作用,從面實現黨支部與協會產業的相互聯結與融合,成為黨支部引領經濟的有效抓手。正式基於“支部+協會”模式產生的重要作用,今年我們實施了以推廣“支部+協會”工作模式為主要內容的“金橋工程”。各鄉鎮要立足把黨的組織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組織活力轉化為發展活力,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和產業鏈上黨組織的組建工作,不斷擴大“支部+協會”工作模式在農村的覆蓋面,著力構架聯接農民和市場的“致富金橋”。

4、黨員承諾制。在推行承諾制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四個關係”。一是處理好集體承諾與個人承諾的關係。在承諾的過程中要注意把集體承諾與個人承諾區別開來。村黨組織要把民眾最需要、最急盼解決,關係全村整體發展,經過努力能夠解決的突出問題作為集體承諾的內容。黨員個人要結合自身實際把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為承諾的內容,切不可把黨員應當履行的義務和正常的工作作為承諾的內容,代替個人承諾。二是處理好共性承諾與個性承諾的關係。黨員個人承諾主要包括便民服務和自律承諾。黨組織可結合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制定出黨員必須遵守的共性條款,作為共同承諾的內容。同時,根據每個黨員的特點及責任,從自律、服務等方面做出具體化承諾,增強黨員踐諾和組織考核的可操作性。三是處理好承諾與踐諾的關係。承諾的關鍵在於踐諾。黨組織和黨員要把承諾的事項記在心上、體現在言行中,真心實意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在兌現承諾中體現先進性。黨員要定期向黨組織匯報履行承諾的情況,黨組織也要採取評比、通報、表彰等促使黨員認真履行承諾。對一些涉及面較寬、量較大的承諾事項,黨組織要從人力、物力等方面給予扶持和協助,創造條件幫助黨員落實承諾項目,真正做到一諾聚民心、真情暖萬家。四是處理好教育黨員與教育農民的關係。既要教育黨員認真踐諾服務民眾,又要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和引導,堅持黨員示範帶動和對農民教育培訓雙管齊下,提高村民參與村務、監督村務、支持公益事業的積極性,讓農民成為承諾黨員的監督者和履行承諾的受益者,激發他們齊心協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