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小銜接工作座談會發言稿

地處偏遠,信息不暢,思想閉塞,教師急需充電。課堂改革任重道遠。德育不系統,藍圖規劃不重視,簡單化傾向,e率偏高,德育成果需要鞏固,學校管理絲毫不能放鬆。

第一、硬體薄弱問題。學校設施落後,尤其食堂、餐廳場地小、設施陳舊,圖書室藏書破舊,機房和實驗室等專用教室設施設備落後,課桌椅凳破舊,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鎮政府財力不足,投入較少,影響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學生宿舍男女同樓給住校生管理帶來困難。

第二、德育管理問題。管理到位,引導欠缺。我們的德育工作不夠系統,缺少規劃,學生工作簡單化,德育實效性差。德育教育內容不夠細化,形式單一,缺乏針對性,沒有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

第三、隊伍打造問題。▲年齡結構不夠合理。全校教壇新秀4人,第三層次名師培養對象8人,占全校的19.5%。35周歲上下的中青年,6年以上20年以下教齡的骨幹教師只有16人,占39.2%。全校41位在編教職工中,11人教齡不足6年,占26.8%。隊伍年輕有朝氣,但總的來說成長緩慢,急需專家的指點。▲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從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發現部分老師掌控課堂的能力薄弱,課堂紀律較差,還存在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的低級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

教學模式急需改善。學校教師總體上來說“勤教有餘,巧幹不足”,教學質量全看“苗子”,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平坦。從整體來說我校課堂教學模式普遍陳舊,課堂氛圍沉悶,教學效率較低,教師隊伍的培養任重而道遠。▲面臨教師富餘壓力。XX年,在編教職工41名,XX年至少多出7.5人。面臨教師轉崗的壓力,目前教師的聘任制度停留在初級階段,經驗不足,需要完善和改進,更需要上級領導的指導和支持。(語文+2人;數學+2人;英語+1.5人;政社+1人;信息技術+1人;合計至少多7.5人。)▲骨幹教師流失嚴重。由於環境比較偏僻,教師待遇提高速度慢,這幾年骨幹教師外流嚴重。

第四、品牌建設問題。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清涼峰國中曾經有過輝煌的辦學歷史,曾經吸引了不少的借讀生來我校就讀,贏得了較高的社會聲譽。如今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管理工作還遠未達到精細化、規範化,一些制度得不到徹底的貫徹落實。如何在新時期能立於不敗之地,我們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第五、教育科研問題。學校沒有屬於自己的研究課題,總體來說對教科研重視不夠,教育科研水平還是比較落後。科研偏重任務和形式,停留在為科研而科研,帶有濃重的功利性。尤其是缺乏對課堂教學中、學生管理中的實踐探索和研究,找不到先進理念和教學研究的一般規律,沒有推廣和取向價值。

目標與舉措

一、指導思想:

新的一學年,學校要在嚴格管理中追求精細化,嚴把質量關。力求每一個環節都能體現“精、細、實、嚴、恆”,每項工作都能做得務實、紮實、真實。在教師隊伍培養上要把敬業精神和“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責任感培養放在第一位,實行教師聘任制,整合師資力量,最佳化教師隊伍,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班子隊伍建設中要加大問責力度,明確崗位職責,落實崗位責任,提高工作執行力。在學生管理上要落實規範、抓實過程,嚴格執行封閉式和半軍事化管理,挖掘和繼承昌西“忠孝文化”、“耕讀文化”,大力發揚“勤奮、務實、求實、創新”的校風和“苦學苦讀”的學風,引導學生勤學善學,鼓勵他們為學校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