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構建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的發言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頻繁、災害種類較多、造成損失十分嚴重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年因各種自然災害導致3億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多億元。黨的xx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興利除害結合、防災減災並重、治標治本兼顧、政府社會協同,提高對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和抵禦能力。這是從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出發作出的重要部署。把防災減災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一、轉變觀念思路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防災減災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時,隨著社會財富的相對豐裕,廣大人民民眾對防災減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我們樹立新的防災減災理念,以先進理念引領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防災減災工作實現新的跨越。

樹立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重於泰山的思想。自然災害是對人類生存發展的嚴重威脅。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在防治與減輕自然災害中所表現出的行為、效能,已經成為評價其施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標誌。對於我國來說,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的根本要求。我們必須把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做到防災減災工作常抓不懈,不斷提高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能力。

樹立變被動救災為主動減災的思想。自然災害往往是突如其來的,但也有一定的發展變化規律,且常伴有一定的預兆。面對自然災害,有意識和無意識大不一樣,有準備和無準備大不一樣,準備好和準備差大不一樣。災害防治的基本對策是預防、避讓和治理。其中,預防是上策,避讓和治理都要付出較高代價。我們要打破傳統的救災思維模式,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把被動應對自然災害變為主動防災減災,把更多的資金投到防災減災設施建設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上,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

樹立科學防災減災的思想。無論是災前的預防還是災後的搶險,都必須堅持依靠科學、尊重科學。我們應當更加重視發揮科技的力量,通過科技發展來提升防災減災水平,充分套用先進科研成果和技術裝備,確保各項工程、各項措施、各項工作都經得起重大自然災害的考驗;始終堅持尊重規律,按照客觀規律開展防災減災,不斷總結實踐經驗,自覺把握自然規律,努力減少工作的主觀性、盲目性。

樹立系統防災減災的思想。防災減災是一項涉及經濟、社會、生態各個領域並影響社會各個方面的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通力合作。我們應當堅持綜合防治、系統防治、全面防治,積極推進並確保監測、預報、評估、防災、抗災、救災等工作協調一致。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協調機制和保障機制,最廣泛地動員全社會力量有序參與,加強防災減災力量資源整合和協調配合;做好預案制訂、專業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災害預警、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工作,健全完善防災減災體系;重視研究不同類型自然災害之間的相互聯繫,充分發揮防災減災措施的綜合效用,開展災害及其防治知識教育、宣傳、培訓。

二、抓住重點要害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氣候條件複雜,自然災害種類繁多。抓住要害,重點突破,是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必然選擇。當前,應突出抓好四種災害的防治。

地震災害防治。地震是地球上經常發生、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和人員傷亡最多的自然災害,全球每年發生地震500多萬次。20世紀以來,我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800多次,以占世界7%的國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陸強震。在全國因各類自然災害死亡的人口中,地震死亡人數占54%。作為我國地震最多的省份之一,雲南省從開始,累計投入資金100多億元,實施了預防和處置地震災害十大能力建設,即地震監測預報能力、建築物抗震設防能力、中國小校校舍安全保障能力、農村民居抗震能力、搶通保通能力、水利設施抗震能力、救災物資保障能力、專業隊伍應急能力、全民防範能力以及緊急救援能力建設。經過努力,以來雲南省地震速報時間比以前減少了一半,改造、建成的中國小校校舍和農村民居經受住了多次地震考驗,救災工作反應也更為迅速、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