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技巧: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演講中,演講者只有充分了解聽眾,才能更好的抓住聽眾的心理,促使演講的成功,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聽眾對演講內容了解程度

如果聽眾對演講者所講的東西一無所知,那就需要演講者從頭講起或解釋有關概念,交代有關背景。如果聽眾對所講的事物都比較熟悉或者略知一二,那么演講者就可以跳過基礎部分,直接從核心內容講起。

以上僅僅分析了聽眾參加演講會的目的。在演講實踐中,演講者還可以從其他角度了解聽眾的成分構成並採取不同的演講方案。如人數多寡、男女比例、職業差別、文化水平的高低等,都會影響到演講方案的制定。下面列出從哪些方面著手去了解聽眾,以便更有利於設計能夠與聽眾產生共鳴的內容和表達方式。

1、身份地位;

2、年齡大小;

3、男女比例;

4、文化背景;

5、文化水平;

6、經濟收入;

7、聽講目的;

8、了解程度;

9、所持態度

關於身份地位,比如說針對政府官員演講,那么演講風格就要力求穩重,切勿太過張揚;如果是針對企業界的人演講,那么演講風格就可以張揚一些,有激情一些。關於年齡大小,如果是針對年齡大的人演講,語速要儘量慢一些;如果是針對年輕人演講,語速就可以稍微快一些。關於男女比例,比如說如果會場上女士很多,那么就要準備一些與女士相關的案例或故事,這樣就不會讓他們覺得被忽視。關於文化背景,比如有些民族的人是不吃肉或不吃魚的,有些地方的人是忌諱別人說某些話的。那么在演講的時候就要避免談這些,等等。關於文化水平,針對文化水平低的聽眾,語言儘量通俗一點;針對文化水平高的聽眾,要講得概況一些。關於經濟收入,如果針對下崗職工講你在什麼地方消費特別顯檔次,那么他們就會很反感。關於程度,如果大家對我講的東西一點都不了解,那么就從頭、從概念部分講起;如果大家對我講的東西了解很多,那么我就跳過概念、跳過基礎部分直接從深一層次的部分開始講起……

之所以要研究聽眾這么多信息,就是為了確保演講更有針對性,更能夠抓住聽眾。

案例:

1993年,某市舉行慶祝“六一兒童節”大會,參加會議的有幼稚園小朋友、國小生、家長、教師和幹部、慶祝大會按照一般會議程式:領導致詞、宣讀表彰決定、頒獎、優秀教師和家長代表發言……整個會議只保持了半個小時的安靜,小朋友們開始有的哭鬧,有的滿場跑動,會場一片混亂。市委領導大喊“安靜”也無濟於事。此時,輪到一個市長助理講話。這位市長助理當即放棄了他準備好的講話稿,帶著小朋友朗讀起他即席創作的一首兒歌。等兒歌帶讀完,整個會場就在熱烈而充滿童趣的氣氛中恢復了良好的秩序,這位市長助理無意中遵循了一條聽眾法則:當兒童與承認混雜在一個會場時,演講者首先應對兒童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