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知行合一,修身為本

原因在哪裡?原因很可能是我們心不清淨。我們的心裝得太滿了。我們一直都會覺得學習是裝進來的過程,是拿進來的過程。但古人告訴我們,學習是拿掉東西的過程。

我們來看一下古體的字

下面這個小孩很難過啊,要拿掉……拿掉懶惰,拿掉壞習氣,拿掉壞脾氣,拿掉傲慢,拿掉成見,拿掉煩惱……

拿掉這些東西之後,學東西就有效率了,學東西就快了。

後面是誠意,正心,然後身修。身修之後,修好之後,就不得了了。

有一次,中心接待了一位女士,她有一條烤紅薯,不吃了,想留給我們老師吃。我就拿著紅薯追出去,她連忙擺手說:“送給您們吃,謝謝您們。放心,沒有毒的。”她這話一說,我想還給她都不好意思了。可想而知,現在誠心誠意的人比較少見了,好像幫助別人就一定要想回報。這已經不是幫助了,這是做生意。投資了多少,回頭就把扒拉著算盤看受益。人與人之間還是多一些誠意,會比較溫暖。

心態不好,不在正道上,也容易出問題。表現在哪裡呢?往往表現在言語上。古人講,“口乃心之門戶”,這個人心性怎么樣,從他的言談舉止當中就大概能看出來。心性偏差的人,要么放辟邪侈,要么話太好聽,好聽得讓人彆扭。

身修好之後,那就不得了了。

孔夫子說自己“吾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逾距。”

這個“隨心所欲,不逾距”可不得了!做什麼事都能夠成功!

李里先生說,現在很多人是“莫名其妙地來,稀里糊塗地活,無可奈何地死去。”這可比孔夫子差遠了啊。

修身又很多方法,或者叫法門。其中一個法門是多讀書。但不是讀閒書,什麼書都讀。有兩種書給大家推薦一下:

一是經過前輩檢驗過的書,

二是經過時間檢驗過的書,

最好就是讀經典。並且真正按照聖人的教誨去做,去落實。學了不落實,那是騙人。

據說有一群鴨子,向天鵝學習飛翔之術。終於學會了,鴨子們說了:“好了,現在我們走回去吧。”

學會了飛翔之術,最後還是走回去。就是學了不力行!我們學院的院訓叫“知行合一”,這句話是王陽明先生教導他的學生的。知道了,但是不去行,不去做,那是騙人;不僅如此,還會增長傲慢心,這個我學過,這個我早就知道了。很多人是“言語上的姚明,行動上的郭敬明”。但是,如果不學習,那“行”也是盲修瞎練。

學會了之後,還要有定功,能夠堅持。要不然別人隨便說一句,你就動搖了,說兩句,你就不做了,不學了。

據說蘇東坡有一天在坐禪,突然來了靈感,寫了一首詩: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

端坐紫金蓮。

寫完之後,很得意。於是就叫書童馬上送到江心寺,這座寺建在江中央,所以叫江心寺。送給法印和尚看。法印看了之後,寫了一個“屁”字,叫書童送回去。本來蘇東坡在家裡很得意啊。看到這個“屁”字就很生氣了。親自乘船,要找法印和尚理論。結果到了江心寺,看到法印的禪房大門緊閉,在門上貼了兩行字:“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當初我讀完這個故事之後,也哈哈大笑。但是笑過之後,感覺被別人笑了一場。因為自己也被屁打倒過。填志願的時候,別人說這個學校好,那個專業好;讀大學的時候,別人說這門課好,那門課的老師打分很小氣;畢業之後,別人說考老師好,考公務員好,做外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