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知行合一,修身為本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上之風必偃。君子的德行像風,能夠移風易俗,建國軍民;我們更多的時候像草,被別人轉變。

下面跟大家分享《詩經》裡面的一首詩,叫《風雨》:

《詩序》裡面講:《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風雨淒淒,雞鳴喈喈,既見君子,雲胡不夷。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雲胡不瘳。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淒淒」就是有風有雨,這兩者所發出來的一種寒氣,「夷」當悅字講,喜悅講。我們沒有見到「君子」,我感覺是希望有「君子」出現,已經有君子出現了,那「雲胡不夷」呢,為什麼不喜悅呢?雞」也比作「君子」,「君子」的行為就是這樣,不受外在的這個環境是好是壞,世間是亂還是不亂,他的行為都是那么,按照一定的秩序,來做人處事,有一定的法則的。

「風雨瀟瀟」也形容雨下得很疾,雨下得很疾,風吹得也很大,就是大風大雨了,雖然風雨,風吹得那么大,雨下得那么疾,但是雞叫的聲音還是很和氣,很和平地在那一聲一聲地叫,不會因為風雨,有大風雨不叫了,也不會因為風雨大,聲音叫得很大,它自己依然保持自己,正常的那個叫的聲音,那么和平。把雞鳴這種行為比作「君子」了,就好像在亂世裡面,看見君子的做人的那種風範,那就見到「君子」了。「既見君子,雲胡不瘳」,那病為什麼不好啊!那一切的病,那種思念君子的,這種病完全好了。晦」是一種昏暗的,好像天雖然快要亮了,這個時候或者可以說,天已經明了,天已經明了,這個風雨在那一下,黑暗得就像天還沒有明,「如晦」啊,「雞鳴不已」,雞仍然在那叫,「不已」是不停止,仍然叫得不停止。

在有風有雨的這個環境,事態炎涼的,寒涼「淒淒」的這一個時代,而這個雞仍然按時候地,雞到天快明的時候才叫啊,它是按照時候來叫,叫的聲音還是那么和平的,這就難得了。拿這個就比作「君子」啊,我們這個「君子」,能夠這么做的話,絕對性地能夠自己,很穩妥地在道業上面,修道上面能夠進步,無論在什麼時代,自己不受影響。同時更可以來轉變外面的環境。

《大學》中講道:“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修身的話,靜很重要。靜,是心靜。心不靜,就很難把事情做圓滿。心情很煩躁的時候,甚至什麼都不想做。心靜是一種什麼狀態呢?

《詩經》裡面描寫心靜的女子是“窈窕淑女”,窈窕不是身材姣好的意思,否則窈窕跟身材比較“飽滿”的女性就無緣了,聖人不會這么以貌取人啦。窈窕就是“嫻靜”的意思,嫻,同嫺:一個女子在門邊安靜地抬頭看天上的月亮,現在看月亮的女子比古代少了很多,原因是心躁動了不少。

孔夫子在《易經·繫辭傳》里講一個人心靜的狀態就像平靜的水面一樣,如如不動,但能反映事物,並且是原本地反映,做得決定一定是最準確的,做得選擇一定是最恰當的,“寂照湛然,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我們看《論語》,記載的是孔夫子的言行錄。孔夫子給學生上課,不像我們現在的老師上課,提前就要做好準備,寫好教案的。有時候是學生問,孔夫子馬上回答,有時候是孔夫子自己說的。比如說:“君子不器”。就四個字,沒頭沒尾,但意義深遠。大概意思就是說,君子是靈活的,不是想器物一樣,比如這個桌子,做好之後,這個形狀可能保持十年、二十年不變,“君子而時中”,君子能夠根據時代的變化,行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