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師師德演講比賽稿2020

究竟師德有廣的外延?它有無好壞的標準?如果有,那么又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全國教師師德演講比賽稿20xx,歡迎大家閱讀。

全國教師師德演講比賽稿20xx篇1

一位教育家說: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是心心相印的活動。當我們把愛注入孩子的心田時,他們的愛就會向我們匯聚成一片愛的海洋。

我們班有46個孩子,我把他們的生日榜貼在了教室的牆壁上,每逢哪個孩子過生日,我都會在這一天用不同的方式給他表示一下祝福,請大家一起為他唱生日快樂歌,看到孩子們心裡的那份感動,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為人師的幸福和滿足。

如果學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那么教師的職責就是讓他們在生活這片溫暖的陽光里絢麗綻放”。 我們班大部分學生都是農家子弟,家長從早到晚忙個不停,所以他們不像城裡孩子那樣能時刻得到家長的關注。看到這些單純、善良的孩子,我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我知道除了學習外,更要讓孩子們懂得學會做人。在課間或放學後

我都會和他們談天、做遊戲,幫他們購置一些學習用品。這時,孩子們的心與我的心拉近了距離。從那渴望的目光中,從那感激的淚花中,從那燦爛的微笑中,我讀到了一個字——誠。他們發自內心地走近了我,喜歡我,相信我。當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拿著一筐雞蛋來答謝我時,我體會到了被人認可的幸福和滿足。不是因為雞蛋而是因為家長與學生那顆誠摯的心。我拒絕了那筐雞蛋,接受了那份摯誠。我想:一筐雞蛋換一顆心,值啦!

如今,我已在講台上站了10個年頭。我從一個懵懵懂懂的黃毛丫頭長大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這20xx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可我有著一顆火熱的心。我經常想著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就是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學生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也正是這樣的情感,使我在大嶺國小這塊土地上將自己的愛揮灑得淋漓盡致,使我在教育這片熱土上將自己的青春奉獻得無怨無悔。

朋友們,憑著歲月賜予我們的年輕臂膀和滿腔熱情,伸出你年輕的雙手吧!擎起希望的火炬,讓我們辟風斬浪,奔向輝煌的明天,讓我們的青春在奉獻中閃光!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全國教師師德演講比賽稿20xx篇2

在這世上,有一種最能體現無私意蘊的情感叫做愛心,它能清除悲傷的瓦礫,推倒絕望的斷壁,也能點燃希望的燈。做一名人民教師首先就要有一顆愛心,因為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顆靈魂喚醒另一顆靈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導行,以智啟智,以性養性,以情動情的過程。

對於學生來說,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是除了母愛之外,世界上又一偉大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但師愛不同於母愛,因為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去自覺地、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只有當教師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對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師敞開內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症下藥”,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教師必須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理於情、情理結合,才會產生動情效應,從而收到較好的德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佳句:“從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同時陶先生還用自己的言行為我們詮釋了“愛”的涵義。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磚頭砸同學,就將其制止,並責令其到校長室。等陶行知先生了解了一下情況回到辦公室,見到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塊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按時來了。”接著又掏出一塊糖給男生:“這也是獎給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說明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行知又說:“據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同學,說明你有正義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塊糖說。這時男聲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故事有些內容值得大家深思和玩味,有些老師從“後進生”身上找不出可讚揚、可誇獎的理由,除了不會多角度思考問題之外,缺少愛心不能說不是一個原因。

步入菁菁校園,迎面幾個大字:立師德,鑄師魂,練師功,樹師表,是我們共同的心聲,更是一中人堅定的誓言!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身上的責任,在播撒知識的同時也把愛種在孩子們的心間,因為我知道:在這世上,有一種最能體現無私意蘊的情感叫做愛心,它能清除悲傷的瓦礫,推倒絕望的斷壁,也能點燃希望的燈。

有愛就有一切。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

全國教師師德演講比賽稿20xx篇3

教育,是用真誠彈撥靈動的音符,奏響一曲生命樂章;教育,是用智慧凝聚明亮的色彩,漸變成一道炫麗的彩虹;教育,是用師愛托起璀璨的繁星,持守一片成長的天空。彈指一揮間,我已立於講台二十二載,擔任班主任工作也已十七度春秋了。多年來,我始終堅持用愛浸潤學生的心靈,用文化為學生打好人生的底色,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養真德,求真知,說真話,辦真事,做真人。

正如在教學上我們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一樣,在班級管理上我們也應“因師而異,因班施策。”班主任應依據班情和自身優勢為班級發展量身定製目標與方略,故而班級的發展現狀能反映班主任的治班理念。我的治班理念是:文化管理鑄班魂,不拘一格育人才。文化管理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班級管理的最高境界,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且深遠持久的,它的作用不在於灌輸,不在於命令,而在於薰陶與浸潤,在於體驗與感悟,在於創造一種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良好氛圍。

“文治”的理念決定了我班“文治”的思路,即“以文載道,以文育人,創新方法,打造特色”。具體來說就是:以精神文化浸潤學生的心靈,以物質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以制度文化滋養學生的德行,以行為文化潤澤學生的成長。

思路是良好的開端,關鍵還在行動。為了將班級管理工作落到實處,我們師生共同敲定了“我自信我快樂我成長”的班訓,設計了班徽;並由學生自主管理,營造了一個簡潔明快、溫馨優雅的文化育人氛圍;我們還通過民主途徑制定並完善了班級制度,再以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呈現且落實。

當然,孩子們最喜歡也最受益的還是那些富有新意的班級活動。“自編制度歌”和系列主題班會活動幫助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今天我值日”、“想挑戰嗎”、《班級成長日記》等活動培養了孩子們的愛心、信心、責任心;“班級新聞聯播”、“1+1手拉手”、“團隊爭章”等活動培養了孩子們的感恩意識、互助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凡人凡語”、“教師寄語”等活動則在班中營造了一種積極向上的輿論導向。為了拓寬教育渠道,集合教育力量,我們鼓勵學生家長與我們一起書寫《班級成長日記》;為了營造更為寬鬆優雅的文化育人環境,我們創建了班刊《靜聽花開》,申請了班博“靜聽花開,欣賞怒放的生命”。班刊與班博成了記錄孩子們成長足跡的天空,他們還在自主管理班博的過程中提高了感恩意識、責任意識,鍛鍊了寫作、審美、評價的能力。兩年來,我班曾先後有8篇博文在《小學生作文》、《天津教育報》、《渤海早報》等刊物發表、獲獎。孩子們把從寫作中獲得的自信遷移到其他方面,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促進了全面發展。

豐富新穎的班級活動讓孩子們得到了更多的歷練,同時也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與高度認可。我班在“文治”理念的指導下,鍛造了一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育人環境,逐漸形成了自信、樂學的班級氛圍,孩子們的團體意識、感恩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越來越強。我班曾先後被評為北辰區優秀班集體、特色班集體。我個人也在實踐中豐富了自己的治班理論,有8篇德育論文獲獎或發表,並獲北辰區優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優秀共產黨員等殊榮,在每學期的班主任工作考評中也因工作求實創新而屢獲佳績。

面對繁雜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慨嘆班主任工作的平凡與偉大,更慨嘆作為一名班主任的幸福與感動,我會繼續保持一種快樂的心態,守住一片心靈的寧靜,在師愛的真諦中延伸生命,在無悔的付出中聆聽愛的回聲……教育因持守而美麗,生命因持守而永恆。今生的我,願用這顆不願淪落於浮塵的心來持守這一片成長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