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中心幼稚園家長會發言稿

今天來就是跟大家做一些分享。來之前請劉園長把家長朋友的主要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基本上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關注智力開發,要求加強知識學習;二是部分孩子行為有些不同程度的問題;三是孩子情緒波動較大,不夠穩定。在後邊我會儘量的就我所知跟大家交流。

我下邊跟大家探討三個方面的常識。

孩子上幼稚園了,首先是學什麼怎么學?然後是問什麼怎么問?第三個是出了問題怎么辦?最後我會提幾點建議。

一、學什麼怎么學?

現在很多私立幼稚園應家長要求,紛紛開設英語班、珠心算、蒙氏班。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甚至連加連減,會寫儘量多的漢字等,有的幼稚園大班甚至還開設了國小一年級課程,程度越來越深。常常聽到一些幼兒的家長問老師:“老師,今天布置的作業是什麼?”也時常聽到“我的孩子能背十幾首古詩呢!”“老師,我的孩子回家不愛寫作業,他只知道貪玩。”我們走進幼兒教育的課堂,看見的是像國小生一樣坐得端端正正的幼兒,桌上擺著的《語言》教材(此教材主要以識字為主)和作業本,黑板上打著“米”字格,格子裡還填滿了筆畫很多的漢字。

這樣做對不對?這是一種典型化的“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現象。據專家調查,提前教給孩子寫字、算過難的算術題等知識,這種優勢可保持一學期的2/3時間,可這種教育方法很不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導致孩子對學習語文的厭倦率高達35%,數學40%,帶來負面影響,非常嚴重。專家明確指出:不要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什麼意思?本來是幼稚園的孩子,作為幼兒教師,就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全方位開展教育。上了國小一年級的課程,孩子上了一年級還要再學一遍,孩子的錯誤書寫、握筆、坐立姿勢、發音等習慣一旦養成,到了國小這些壞習慣很難改變,並且孩子也不願再去改變,對孩子今後的發展非常不利。其實國小老師對此也是咬牙切齒,你要么不教要么就教正確。three  five

幼稚園上什麼課程?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發展目標。

XX年7月頒布的《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的目標:

1、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偷聽者)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看繪本)

5、能聽懂和會說國語。

學會剪剪貼貼 可別小看幼稚園里那些讓孩子們剪剪貼貼的手工,這是最好的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方式。當孩子用剪刀、膠水、橡皮泥製作手工的時候,他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全都開動起來了。小女孩比男孩子更喜歡這些手工,她們的成熟度更高一點。專家指出,所有的小朋友都應該重視這樣的動手經歷,這樣孩子將來學習寫字會容易得多。

學會搭積木 有項研究相關數學結果。搭積木對於培養孩子的空間想像能力和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概念大有益處。搭積木過程中孩子學會了排序和分類。如果孩子想搭一個高塔,手頭又沒有長積木,他們會發現兩塊小積木拼起來可以變成一條長的。這就在無形中為孩子將來學習除法、分數和幾何打下了基礎。然而,就像小男孩不太喜歡手工課一樣,女孩子通常會忽略積木。

學會怎樣說故事 儘管目前許多學前兒童研究專家不主張孩子在幼稚園時期就開始認字,但是聽老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逐漸培養了孩子語言能力以及對書籍的愛好。孩子們還常常在老師要求下,或者在表演區里同小夥伴合作表演老師講過的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漸漸學會了抓住故事的中心,知道說故事的時候怎樣開頭、發展、結尾,知道用什麼樣的辭彙,知道用什麼樣的節奏和語氣,知道用什麼樣的表情姿態來講述故事,語言能力就是在這樣的氛圍里慢慢萌芽的。 繪本-注音讀本  以圖為主還是以字為主?

學習怎樣做學生  在許多爸爸媽媽看來,幼稚園里孩子們很自由,可以在教室里走來走去,自由選擇玩具和玩伴,這可是老師在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讓孩子自由融入集體的輕鬆氛圍呢。進了幼稚園,孩子學會了把玩好的玩具放回原處,學會了離開教室的時候,聽著老師的口令排隊,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裡,什麼時候午餐,什麼時候午睡,什麼時候吃點心。學會了自控,知道老師講故事的時候,不可以隨便在教室里走來走去,不可以隨意打斷老師。你是不是發現,孩子比在家裡聽媽媽講故事的時候乖多了?還有學習怎樣交朋友學習怎樣獨立做事等等都是幼稚園的學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