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都凸顯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作為西部欠發達城市,我們與沿海地區的差距,一方面是區位和自然條件的差距,但最根本的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差距。在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我感覺還有兩種傾向值得關註:一是應試教育之風盛行,往往是表面上高度負責,敬業奉獻,實質上是“好心辦了壞事”,把學生引領到只注重考試、不考慮做事、學用脫節的歧途上。我市聯考毛入學率達到70-80%,這是不是個好事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人之常情,但上了大學都希望吃財政飯,不願從事體力勞動,顯然是不現實的。全國每年畢業七、八百萬畢業生,行政事業單位吸納的十分有限,大部分要到企業就業,而企業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大部分大學畢業生不願在企業就業,或者不適應企業用工需求,對個人、對家庭形成巨大負擔。二是教育的“理想化”,往往是打著素質教育、寬鬆愉快、改革創新等旗號,實質上是行“不負責任”之實,加上教育面臨的獨生子女背景和社會環境的變化,給教育發展和學校管理帶來許多新的難題。xx在XX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怎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我覺得最高境界應該是“辦負責任的教育”,就是要本著對學生、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和民族未來負責的態度,切實增強教育改革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遵循教育規律,解決突出問題,負責任地辦教育,辦負責人的教育,促進我市教育在新的起點上實現科學發展。

第一,辦負責任的教育是我市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客觀要求。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是推動國家進步和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實現白銀跨越式發展,要害在工業,關鍵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我市實際來講,一方面,高層次專門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困難,這就說明,我們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沒有教育發展方式的轉變,就不會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白銀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創新教育理念,轉變教育發展方式,切實把教育改革發展和跨越式發展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把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有效對接起來,在提高教育質量、均衡教育結構、促進教育公平等方面有新的作為,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提高教育的人才支撐能力和知識服務能力,努力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發展主動權,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實現後來居上。

第二,辦負責任的教育是滿足人民民眾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教育是惠及全民的幸福工程,是國計也是民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生存型民生正逐步向發展型民生轉變,教育民生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億萬家庭期盼著通過接受良好教育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黨的xx大把優先發展教育列為民生改善六大任務之一,把“學有所教”擺在民生建設“五有”目標之首。當前,廣大人民民眾對高水平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長,希望獲得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接受更高質量的教育,擁有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的受教育途徑,以良好的教育提升自身素質,服務奉獻社會,創造美好未來。我市教育是一個擁有1100多所學校、2.6萬多名教職員工、近40萬學生的大系統,攤子大,任務多,責任重。能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關鍵要看我們有沒有責任心。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準確把握教育發展規律,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的受教育機會,滿足人民民眾的新願望新需求,讓教育成為社會認可、民眾放心、家長滿意的工作,更好地促進社會和諧,實現人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