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四是努力實現教育公平,解決教育事業發展突出問題。教育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興辦人民滿意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根本宗旨。教育要為每一位公民負責,要讓每個人都有條件接受良好教育。要按照高中向縣城集中、國中向城鎮集中、國小向鄉鎮集中、教學點向中心村集中的原則,加快中國小特別是農村中國小布局結構調整,逐步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引發的教育不公平問題。實施好教育重點工程,推進教育項目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高度重視特殊群體和困難群體的就學問題,著力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困難家庭子女平等受教育問題,切實關心農村留守兒童上學難問題,保障殘疾兒童平等接受教育。健全貧困學生資助體系,加大貧困學生資助力度,完善覆蓋各級教育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不讓一名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採取加快薄弱學校改造、縣域內教師校長合理流動、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在區域內國中合理分配等辦法,逐步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嚴格執行教育收費政策,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要最佳化公共資源配置,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

五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彰顯教育事業發展戰略主題。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要堅持正確的辦學導向,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辦學水平的根本標準,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提高辦學質量和育人質量的根本途徑,注重教育內涵發展,出名師,育英才。從全國來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與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但更重要的因素還是現在大學生的內在素質。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部分是優秀的,但確實有一些能力素質欠缺,高不成低不就,不要說對國家做貢獻,自己生存都是很大的問題。青少年時期是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關鍵階段,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我們的教育必須按照“三個面向”的要求,不僅要讓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讓學生有健壯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一代新人。要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的良好品質,傳承勤勞質樸、寬厚包容、尚德重禮、務實進取的教育精神,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形成服務他人、報效祖國、造福人類的崇高理想和偉大志向。教育成效不應只看學生是否能準確填寫標準答案,更要看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要強化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創造自由發展空間,引導學生動手動腦、生存生活、適應社會。要最佳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加強勞動教育,提高綜合素質。要把強健學生體魄和塑造健康人格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讓學生更多地參加體育鍛鍊,更多地接觸社會,讓校園充滿歡聲笑語,讓孩子充滿青春朝氣,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六是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供教育事業發展人才保障。只有負責任的教師,才能培養出負責任的學生。目前,全市教師的數量問題基本解決,但農村教師素質不高和結構性缺編問題比較突出,青年教師在教師隊伍中的比例較大,部分教師教學業務功底不紮實。高校畢業後就作教師,完全適應教學工作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學校學到的東西畢竟有限,對每個人來說,普通教育只是打基礎,工作以後的不斷學習才是真正提高自己、豐富自己、掌握本領的關鍵所在,所以要提倡教師繼續教育。市、縣兩級政府要探索建立教師培訓的有效機制,創新培訓模式,建設培訓基地,保障培訓經費,大力實施“名師工程”和“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有計畫、分步驟地抓好抓實教師培訓工作,適當選派教師到東南沿海教育發達地區和國外交流學習,鼓勵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繼續學習、繼續深造,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數量與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培養造就一批名師和教育家。要嚴格教師資格制度,建立健全教師準入機制、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讓每一位教師敬業、樂業、精業。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要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大力培養教師的愛心和責任心,做到知識學養與人品修養並重。引導廣大教師加強自身修養,自覺抵制社會上娛樂、人情、金錢等方面的誘惑,在學識上、在為人師表上為學生和社會留下值得尊敬的回憶。要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地位,千方百計為教師辦實事、做好事、解難題,不斷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對農村教師在工資待遇、保障性住房和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讓優秀教師下得去、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