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農業農村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講話稿

按照上述工作路徑和工作目標,結合“問題導向”,XX年我們重點要做好以下五項工作。

一、以實施基礎設施攻堅年為重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是大力實施基礎設施攻堅年,改善貧困地區的發展條件。基礎設施是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瓶頸。我們的很多村組出現“集體性”、“坨坨性”貧困,歸根到底還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當前,全縣農村人口65萬、貧困人口12.5萬,需要建設和改造的通組公路超過xxxx公里。土城鎮中統壩村在沒通公路之前,村民在街上買口鐵鍋背回家需要5個小時,殺頭豬到集鎮上賣要4個“大勞力”抬上一天一夜才能運出山。我到二里鄉觀摩村調研了解到,有個60多歲的老大娘由於捨不得花到鄉衛生院來回的40元機車費,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貧。全縣近18萬人安全飲水問題沒有有效解決,有的村組吃水靠人挑馬馱。全縣有效灌溉面積少,近70%田土“靠天吃飯”,等等。面對這些問題,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按照縣委六次全會大力實施“基礎設施攻堅年”的決策部署,結合小康創建“六項”行動計畫,全面推廣“黨政領導、民眾主體、社會參與、財政獎補、整村推進”的小康示範創建模式,切實有效解決“出行難、飲水難、就醫難、用電難”等與民眾生產生活聯繫最緊密、最直接的問題,逐步改變貧困程度深、民生欠賬大的現狀,找準民生支點,撬動全面小康。這個事情希望大家要堅定執行,認真抓好落實,充分發揮小康創建民眾的主體作用,引導民眾投工投勞,杜絕簡單的一包了之。牛xx同志要代表縣委、縣政府抓實抓好,牽頭制定《“基礎設施攻堅年”實施方案》,要修多少公里小康路、改造多少公里縣鄉幹道、修建多少小水窖和小水池、改造多少茅危房、用電安全性和通訊覆蓋率提升到什麼程度等等,都要用數據說話,定目標、定責任單位、定責任人、定完成時限,用兩年時間徹底解決基礎設施欠賬大這個問題,確保貧困地區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有明顯改善,為貧困民眾脫貧致富打開一扇門,推開一扇窗。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搞好,希望各級黨委政府也要高度重視,將此項工作抓實、抓好。要充分發揮民眾在小康建設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探索建立“小康路”、“小康水”長效管護工作機制,做到農村基礎設施民眾“自建、自管、自養、自用”,按照誰使用、誰受益、誰出錢、誰管護的長效機制對水、電、路等進行管理。

二是加強農村規劃和管理。國土、住建、水務、交通部門對農村隨意占用河道、良田、公路等建房行為執法不力、監管不嚴,這個問題我已經談了多次了,各單位、各部門要好好的清理整治,對今後新建房屋的要切實保證耕地、道路、林地等不受侵占,嚴禁占用公共資源,嚴禁以損害大多數人的利益滿足個人利益。農業部門對發展現代農業缺乏系統思考和深入研究,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耗費在傳統農業和辦點上,搞“表演性”項目,對全縣現代農業發展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規劃、建設、管理重視不夠,至今我都沒有看到一個高水平的規劃,如果連規劃都沒有談什麼管理、談什麼招商、談什麼發展。我們的“四在農家·美麗鄉村”黔北民居打造全縣沒有統一風格,仁赤高速旁的回龍鎮向陽村是紅頂黃牆,習新公路旁的東皇鎮草連壩村是白牆青瓦,溫水鎮大水村是白牆藍瓦,甚至很多新修的住房就是自己想建成什麼風格就建成什麼風格,等政府出錢給他“穿靴戴帽”,難道我們就不能拿出一個統一的標準出來,修的時候就按統一的黔北民居風格打造,免得低水平重複建設,花冤枉錢?臘月二十九我通過公安局的視頻指揮系統看到,很多鄉鎮髒亂差現象特別突出。昨天我們到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看到人家的新農村示範點,圍繞“1+5+5”(1即城鄉統籌發展規劃,5即淨化、美化、文化、產業化、精細化和環境、文化、管理、產業、便民服務提升)工作模式,打造得錯落有致、富有文化內涵,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和人家一比,我們的農村反差太大。此外,農村濫辦酒席之風屢禁不止,“人情錢”搞得民眾不堪重負,有的村組挨家挨戶辦“耍耍酒”,婚事惡搞,低級庸俗,喪事大辦,停屍收情的情況在農村十分普遍,等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央定的標準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今後,我們就要堅定不移的按照這個標準來打造新農村。要堅持規劃引領,每個鄉鎮、集鎮、村莊都要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同時,要制定建設規劃,決不允許民眾再“任性”亂修亂建,規劃我年年都在講,但就是沒看到落實,我們的部門、分管領導、主要領導去抓沒有,鄉鎮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認真去抓好落實沒有,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反思。要按照全景域的理念,堅持“貴州第一、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標準來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規劃時要劃好“四條線”,一是村莊規劃“紅線”,要學習借鑑瑞士的鄉村規劃,政府控制好規劃紅線,政府配套完善規劃範圍內的水、電、路、燃氣、醫療、教育、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在規劃範圍外的基礎設施一律不予配套,引導民眾適度聚居。第二是耕地保護“黃線”,明確界定耕地範圍,保障基本農田,禁止擅自占用耕地實施開發建設,各地特別是“三線三區”範圍內是水田的必須恢復,要認真規劃好溝渠、水源點的建設,保護好生態系統,確保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第三是林地保護“綠線”,科學合理劃定綠地,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我們發展度假區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森林,如果我們連森林都沒有了還拿什麼來吸引別人投資,拿什麼來打造度假區。第四是水體保護“藍線”,讓我們的鄉村山水環繞,山清水秀。鄉鎮要作為責任主體,宣傳民眾、組織民眾、發動民眾,開展“清潔家園”活動,大力開辦“農民夜校”和道德講堂,真正做到讓生活環境乾淨整潔,杜絕髒亂差。要深入開展文明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文明鄉鎮”、“文明村寨”、“星級文明戶”等創建活動,挖掘和發揮“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引導農民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風,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把“農民夜校”辦好,縣裡邊要認真組織,各鄉鎮黨委(組)要高度重視,該派幹部下去的要派幹部下去,鄉鎮黨委書記要帶頭到所包的村組開會,把民眾充分發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