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走進大學,只是一次生命真正的開始

9月2日,新東方“相信未來——XX中國大學新生學習規劃公益巡講”首場講座在北京圓明園遺址公園南門廣場舉行。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俞敏洪和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先後登台演講,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首都51所高校的近萬名大學新生聆聽了這場關於學習、成長的精彩講座。以下為俞敏洪演講全文:

親愛的來自北京各個高校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謝大家來到這么一個特殊的地方,也感謝大家在下午頂著非常曬的太陽,來這兒聽我和李開復跟大家聊大學生活。

請問我們現在坐的地方的背後是什麼?圓明園。可以說中國的近代史就是由圓明園的廢墟開始的歷史。圓明園是哪一年被燒掉的?大家都知道1860年英法聯軍。為什麼遠離萬里之外的英國和法國跑到我們中國這個首都之地把圓明園給燒掉?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圓明園裡面有好東西嗎?是因為圓明園沒人保護嗎?還是因為圓明園中國人民當時沒有能力保護?很明顯的是沒有能力保護。誰都知道,中國近100多年的發展史是一部恥辱的歷史。近3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是一部從恥辱中間不斷地站起來的歷史。

今天的中國在世界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地位。20年前我申請到美國去的時候,不斷地被拒簽,今天我們想要去美國或者西方其他國家基本上可以拿到簽證,這一點表明了我們變得不斷強大。但是,站在這個地方,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很貧弱的話就會受到欺負。這是為什麼鄧小平總結了一句話,非常簡單的一句話,叫做“發展是硬道理”。今天的中國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依然不夠強大。我們所說的強大,不是說要能夠戰勝所有的國家,不是說要打到英國大英博物館或者打到法國的羅浮宮,去把東西搶回來。我們所說的強大,是從經濟、政治、文化到精神的強大。

我們在座的每個人一輩子的歷史,它可以是光榮的,也可以是恥辱的;它可以是失敗的,也可以是成功的。你想變得成功,你想變得光榮,不在於外在的任何條件,而在於你自身。不在於說你本身現在是什麼地位,而在於一輩子你到底具備什麼樣的夢想。我們很多同學在一路奮鬥以後,走進了北京的大學。在座的有來自有北大、清華這樣的名牌學校,也有像吉利大學這樣的民辦學校。似乎我們進入大學的門檻和分數是不一樣的,但是同學們請記住,這只是你人生的一個起點。在過去從國小到中學畢業的XX年的歷史,我們經歷了艱苦卓絕的奮鬥。因為如果我們不努力、不奮鬥,就不可能走進大學。但是,走進大學,只是一次生命真正的開始。

我們大家都知道,只要你保證身體健康就能活很多年。假如我們能活到100歲,那你還有80年的事要做。很多同學說,我現在已經比別的同學差得很遠,我未來到底怎么樣才能改善?我有一句話,人最重要的是志向,是內心的渴望,而不是外在的條件。從外在條件來說,我們人一輩子,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是不平等的,生而不平等,這是一個事實。你出生在農民家裡和出生在官宦家裡的條件是不一樣的,能得到的資源也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人的一輩子的奮鬥過程,就是不斷地去使自己有能力獲取更大的資源、實現更大的夢想,並且回過頭來把這種資源貢獻給社會的過程。所以,當有人問我說,俞老師,我這輩子還能追上別人嗎?像你這樣的成就或者像你做的事情,我未來還可以做到嗎?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只要我能做到,你就能做到;只要李開復能做到,你就能做到;只要馬雲能做到,你就能做到。因為我們這些人的起點並不比你更高,某種意義上說,甚至應該比你更低。人生一輩子不是百米賽跑,如果百米賽跑早跑一秒鐘或者晚跑一秒鐘,你可能就會晚到一秒鐘或者早到一秒鐘。人生走的是無窮無盡的馬拉松,馬拉松不需要去計較你的起點是落後了還是站在第一名,馬拉松計較的是你到底能夠走多遠,到底能夠堅持走多久。如果說你能堅持走出足夠的距離,哪怕你放慢一點兒速度,只要前進的方向是清晰的,未來你就能走出別人所沒有走出來的距離,你就能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風景。我只是希望我們在座的所有同學們,不要像圓明園一樣,最後自己被倒成一片廢墟,而自己的生命回顧起來也是一片廢墟。我們希望的是,現在趁著我們還很年輕,趁著我們還有理想,趁著我們還有激情,就應該讓生命進一步地前行,讓生命進一步地發出光彩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