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給未來的你

此外,找到自己的興趣也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如果做的事情是自己最喜歡的事,那么你會在吃飯、睡覺甚至洗澡時都在想著這件事,想不成功都很難。

大學生該怎樣尋找興趣和天賦呢?我的建議非常簡單:多嘗試!多嘗試自己可能有興趣的東西:無論是選修課程還是實習工作,無論是參加社團還是去網上求知,花足夠的時間去嘗試、體驗,努力尋找天賦和興趣所在。

當然,求知不能太功利。千萬不要因為你的某個職業規劃,就只去學那些“用得上、有幫助”的技能,而放棄那些你可能有興趣或有天賦的領域。否則,你可能會錯失心中真正喜愛的事情。賈伯斯曾經說:“我們的人生面臨各種選擇,應該追隨我們的心。”賈伯斯還說:“你在憧憬未來時不可能將以前積累的點點滴滴串連起來,你只能在回顧過去時將它們串連起來。所以你必須相信,當前積累的點點滴滴,會在你未來的某一天串連起來。你必須相信某些東西——你的勇氣、目的、生命、因緣等等——相信它們會串聯起你的生命,這會讓你更加自信地追隨你的心,甚至,這會指引你不走尋常路,使你的生命與眾不同。”

拿我自己來說,我上大學時選修的課程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選課前覺得可能有興趣,上課後卻發現非常枯燥,聽得昏昏欲睡的課程,包括經濟學、美國政治、美國政策、歐洲文學、歐美文學、藝術經典、音樂經典等等。但我一點都不後悔花時間選這些課,因為這樣的嘗試會讓人生的選擇更少些。通過嘗試,多劃掉些可能的選項,這有利於我們認清自己的真正方向。

第二類課程是上了幾堂課、做了幾次作業就愛不釋手的課程。愛上一門課程的感覺特別好,這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選了那么多自己不喜歡的課之後,才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計算機相關的課程。

第三類課程學的時候很感興趣,但不知道以後有什麼用。這沒關係,就像賈伯斯所說的,這都是人生中積累的點點滴滴,也許未來有一天,你會把這些點點滴滴串聯起來。比如,當時我發現自己對哲學很有興趣,但自己並不想做哲學家。雖然沒有直接的用途,哲學類的課程還是教會了我如何思考,如何認識人生的價值,也成了我一生的指南針。我還學了中國文學和英語寫作,這對我的專業也沒有直接用途。但我這幾年出了五本書,其中至少有兩本非常暢銷。如果沒有學過中國文學、寫作和哲學,很可能也不會有成為業餘作家的李開復。另外,我學的中國近代史和國際關係等課程,也對我決定首次到中國工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我當時那些選課的決定,並不是刻意做出的。當時就是想試一試。對於第一種課程,發現自己不喜歡,就直接丟掉;對於第二種課程,發現自己愛上了它,就馬上去追隨;對於第三種喜歡但沒用的課程,那就先留著,以後總歸會把它串聯起來。

也許有同學會說,在美國換專業、選課當然輕鬆,可在中國卻有很多限制。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名優秀的創新工場工友的故事。這位工友名叫向若輝,畢業於一所非常普通,幾乎沒人聽過的大學。當時,父母建議他學會計,因為畢業後好找工作。但他進了大學才發現,自己對會計根本沒興趣,沒法學好,甚至出現了掛科。與此同時,他在網上發現,自己對用戶體驗設計的專業方向特別感興趣。通過網際網路,他自學了各種相關課程,交了很多設計師朋友,在論壇里與國內外的用戶體驗設計師交流。他不但有興趣,也有這方面的天賦。他在讀書期間兼職打工,做用戶體驗方面的工作,很快就賺了四萬元。他的設計作品讓人讚不絕口。但就在這時,他發現自己的專業課程越學越差,一個學期掛了四科。他不得不和父母商量。他的意見是,自己將全力學習專業課程,達到可畢業的標準,但畢業後不會去做會計,而是要追尋自己的興趣。父母被他的真誠打動了,同意了他的意見。於是,他一邊努力讀書提高專業成績,一邊在新浪找到了用戶體驗設計方面的兼職工作,之後又在創新工場實習。一畢業,他就被創新工場投資的知乎團隊聘為整個團隊的用戶體驗負責人。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當你發現自己所愛的時候,會像變魔術一樣充分發掘出自己的最大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