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給未來的你

賈伯斯在XX年斯坦福畢業典禮的演講中說:“你們的時間有限,不要將時間浪費在重複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條束縛,那意味著你活在其他人思考的結果中。不要被他人的喧囂遮蔽了你自己內心的聲音、思想和直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麼樣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如果你對未來迷茫,希望你能把握時間,找到自己的天賦和興趣,這樣,你在大學畢業的時候,才會真正擁有一片充滿自信的天空。

二、學會學習和思考,避免成為應試機器

在創新工場,每年都會收到幾萬份簡歷。很多時候,每打開一份簡歷我都不得不搖頭嘆息。大多數大學畢業生的簡歷千篇一律,比如,某人,男,出生年月,政治面貌,英語四六級,平均成績80分,刻苦努力,三好學生,等等。幾乎每份簡歷都是在用應試體系里枯燥的成績數字來描述、評價一個人。

這樣的描述沒有任何吸引力。難道一個人在大學四年之後,只能展示這些數字嗎?你是否變成了應試教育培訓出來的一台機器?你自己的特點在什麼地方?除了分數之外,你學懂了什麼?你在所學的領域有沒有好的創意?在實際工作中,你學到的知識能否派上用場?

不要被應試教育訓練成機器。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你們經過了十幾年的應試教育,今天進入了大學,應該劃上一個句號。希望你們能掙脫一切束縛,開始真正的學習和思考。

如何真正學會學習和思考呢?在大學期間,必須學會三種學習和思考的能力,這三種能力可以幫助你們從應試教育的束縛中擺脫出來。

第一種也是最重要的一種能力,是自學的能力。讀中學時,老師會一次次重複課本內容,但進了大學後,老師只能充當引路人,學生必須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和實踐。在大學四年,要學會從一個被填充知識的人,變為自學知識的人。不能只會背誦,還必須要有理解的能力——這包括舉一反三的能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能力,無師自通的能力,等等。

該怎樣培養自學能力?很簡單,你必須學會問“為什麼”。在應試教育體系中,只要學會“什麼”就可以及格了,但在大學裡,一定要學“為什麼”。當你真正理解一件事為什麼如此時,你才能舉一反三,無師自通。問“為什麼”,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決心,隨時發問,上課問、上網問、問同學、問朋友……只有這樣,你才真正學懂了,學到了。

第二種能力是從理論到實踐的能力。不要只知道公式是什麼,理論是什麼,而且要知道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運用。很多人進入社會才知道,以前學的會計、統計、哲學、文學之類,可能都不是你的老闆要求你掌握的知識。有人說,其實在大學裡學到的真正有用的知識,只是一生中要用到的5%而已。

所以,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學以致用。例如,老師教了你怎么寫英文,你要知道,怎么把英文技能套用到寫一個真正的公關稿上;再比如,老師教了你怎么編程,你要知道,編程如何轉換成商業價值,成為一個真正的產品。

這需要在學習時多問一個問題——“有什麼用”。我記得,我女兒小時候非常不喜歡學數學,她覺得像指數之類的東西沒有實際用處。直到有一天,我問她:“如果有100元錢,存在銀行,每年10%的利息,XX年以後你會有多少錢?”當她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居然不是200元,而是259元的時候,她突然對數學有興趣了,她想知道為什麼。我當時就告訴她,指數,還有其他很多數學知識,都是非常有用的,關鍵在於融會貫通,知道如何將理論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