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企業改制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四)要辯證的看待國有資產流動與流失的區別。把資源配置到最能產生效率的地方去,這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也是獲取最佳經濟效益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各種生產要素特別是企業資產必須按照市場的要求進行合理的流動。但是,有些同志卻把資產流動與資產流失簡單地劃等號,片面的認為在企業改制過程中,通過入股、轉讓、出賣等方式,把國有資產轉讓給民營企業經營就是資產流失,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國有資產有實物形態和價值形態兩種形式,資產流動是這兩種形式之間的相互轉換,這種轉換並不改變資產產權的歸屬性質,僅是一面轉讓資產、一面收回資金的產權存在的形式的變化。當然,我們並不否認在資產流動過程中,由於資產評估不嚴格,交易行為不規範等因素,可能會導致部分國有資產的流失,這是一種人為的流失,並不意味著流動就等於流失。恰恰相反,如果國有資產處於凝固狀態,處於沉澱狀態,而不實現重組,不進行流動,那就不可能保值增值,而只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因此,對流失與流動的問題,我們必須要以正確的觀點來看待,在當前情況下,如果再抱著舊觀念對待問題,寧願企業維持現狀而不求改變,那么也許一部分危困企業的資產在時間的推移中就會逐步貶值,甚至到最後會變得一文不值,反而會成為包袱和負擔。所以,在企業改制中我們一定要樹立新思維、新眼光,積極主動地去推進這項工作。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有些國營企業的職工老是認為搞國營是全民所有制,吃的是“大鍋飯”,端的是“鐵飯碗”,改制後這種身份沒有了,“大鍋飯”打破了,總覺得吃了虧,心裡不平衡。這樣的擔心,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明白地講,這種擔心是不現實的,是無濟於事的。因為,根據現有的政策和體制,政府不再辦企業了,企業也不再是政府的附屬物,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只能由市場來決定,政府不再承擔風險,“鐵飯碗”再也不“鐵”了。一方面,搞市場經濟是大勢所趨,抱著計畫經濟的“鐵飯碗”過安逸生活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面對現實,只有按照中央的政策規定,企業置換產權,職工置換身份,才是企業和職工擺脫困難的唯一出路,早改小虧,遲改大虧,不改全虧。而且,企業改制後,有利於職工發揮自己的特長。企業的職工有技術,有管理經驗,有經營市場的理念。這本身也是一筆豐富的無形資產,這些技術、經驗和理念一旦得到使用,就會產生豐厚的報酬。有的職工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繼續為改制後的企業服務;有的可以被高薪聘請去其他企業就職;有的可自辦企業當老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企業改制後,大家都有用武之地。

三、進一步加強對企業改制工作的領導

企業改制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艱巨而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對此,必須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抓緊抓好,才能獲取成效。

1、宣傳要廣泛,發動要深透。企業改制已進入全面攻堅階段,開展攻堅就必須形成強大的聲勢。要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利用各種~工具,在幹部、民眾中大張旗鼓地宣傳改革的重要性,以統一思想認識;大張旗鼓地宣傳企業改制的目標與任務、政策原則和實施辦法,以調動積極性;大張旗鼓地宣傳典型經驗和顯著效果,以激發衝動力;大張旗鼓地宣傳改制是全社會的工作,以提高參與的自覺性。要通過廣泛的宣傳發動,迅速形成強烈的改革氛圍,形成敢於改革、勇於改革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