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建設材料之新課改理論培訓講稿

第一部分、新課程理念

一、為什麼實施普通新課程?

1、實施新課程是適應科技發展和社會文化變遷的需要。當今時代,科技迅猛發展、知識日新月異,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和可能,同時也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課程問題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問題,教育的發展與改革需要課程改革。而國中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階段,對人的知識和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推進國中課程改革,才能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的課程改革,真正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並為高一級學校培養人才奠定基礎。

2、實施普通國中新課程是國際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為了提高綜合國力和競爭力,20世紀中後期以來,世界各國政府在推進教育改革中都十分重視中國小課程改革,並將其作為關係國家、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優先予以政策考慮。我國的國中課程也需要適應國際潮流,進行改革。

3、實施普通國中新課程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從根本上說應該促進我國基礎教育從傳統的基於工業化社會的教育向信息化社會的新教育轉向,在強調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的同時,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強人為教育和個性化教育,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國中課程必須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重新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程體系。

4、實施普通國中新課程是提高國中教育質量的客觀需要。隨著社會進步和教育的發展,現行基礎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和弊端日顯突出,主要表現為:學校教育中過分注重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生的社會性、價值觀、創造性;課程內容“繁、難、偏、舊”,並且過於注重書本知識,脫離了學生經驗;現行的課程體系以學科知識為核心,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強調不同學科的獨立性,科目過多,忽視了科學、藝術和道德之間的聯繫,忽視了學科之間的整合性和關聯性;學生學習過於強調接受式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以教師講授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不尊重學生,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機會;在教育評價上過於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忽視評價促進學習者發展和提高的教育功能;課程管理過於集中,強調統一,忽視了地方與學校在課程管理與開發中的作用,國家課程一統天下,等等。這些問題制約了我國教育的發展。

二、普通國中新課程基本理念、指導思想是什麼?

課程改革的宗旨,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核心理念: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

基本理念: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時代需要,促進國中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加強國中課程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以及學生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發展國中自主獲取知識的願望和能力,創建富有個性的課程制度和學校文化。

指導思想:以“三個面向”的指示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立足我國實際,借鑑國際課程改革的有益經驗,大力推進教育創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充滿活力的普通國中課程體系,為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三、普通國中新課程的具體目標是什麼?

(1)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內容,增強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的聯繫,拓寬視野,引導創新的實踐;

(2)適應社會需要的多樣化和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構建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課程結構;創設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

(3)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4)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改進校內評價,推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建立教育質量檢測機制;

(5)賦予學校合理而充分的課程自主權,為學校創造性實施國家課程、因地制宜地開發學校課程和學生有效選擇課程提供保障。

四、與以往課程相比較,普通國中新課程的突出變化體現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