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建設材料之新課改理論培訓講稿

(11)目標為本的評量:正式非正式評量考查學生朝向目標進步的情況;

(12)教師的適度期望:教師依教學目標設定學生適切的學習進步的期望。

三、新課程理念下,一節好課的標準是什麼?

(1) 有效的教學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2) 有效的教學應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的過程;

(3) 有效的教學應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學習材料、時間以及空間上的保障。

(4) 有效的教學應該使學習者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

(5) 有效的教學必須關注學習者對自己以及他人學習的反思;

(6) 有效的教學應使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

四、新課程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哪些要求?

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中,國中教師需要努力轉變角色,學習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與新課程同行,與課程改革一起成長。新課程給教師的專業發展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

(1)教師要具備與新課程相適應的課程意識和課程能力。課程意識是教師在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中,對國家、地方、學校課程的有目的、有意義的反映及有方向、有層次的追求和探索,是教師執行課程標準、落實課程方案的內驅力。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具備的課程意識主要有:①課程設計意識;②課程目標意識;③課程實施意識;④課稗殲發意識;⑤課程創新意識;⑥課程評價意識。同時,教師還應具備以下的課程能力:①課程設計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②處理教材、選擇教學內容、編寫教材的能力;③傳導信息、組織教學的能力。

(2)教師要縣備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專業工作方式。一是要改善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二是要學會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三赴應該學會與他人合作,改變教師之間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

(3)教師要具備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能力。新課程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①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②合作教學的能力;③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教學設計能力;④綜合評價能力。

(4)教師要具備與新課程相適應的自我反思與批判能力。提倡反思,是新課程所強調的實踐品格,是這次課課程改革與以往的課程改革的根本區別之一。教師能否通過反思,從眾多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策略申報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發展道路,在整體上構建起一個多元化的課程文化氛圍,是國中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最終決定因素。反思概括起來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自我反思;二是與他人就共同性問題進行合作性反思。

(5)教師要具備與新課程相適應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

教師必須從資訊時代的教育特徵及人才需求的實際出發,重新界定自己的教育角色,認識信息技術的受革對教育現代化的影響,並逐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和處理、套用信息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擔負起新課程所賦予的重任。

第三部分 新課改實施的經驗、問題、對策、任務

一、新課程教學的探索和經驗

1、抓學習培訓,不斷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提升教師理論素養和專業能力。

2、創新教學管理制度,建立新的教學秩序。

3、以校本教研為載體,開展各科教研活動,幫助教師儘快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編寫意圖和教學要求,提高教師新課程的執行能力。

4、借鑑義務教育課改成果,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有組織地探索新的教學形式。

5、引導教師關注“三維”目標,科學把握學科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6、以科研引領,課題帶動,把新課程實驗推向深入。

二、新課改中遇到的問題和對策

1、管理者對課程設定與教學安排缺乏整體認識,剛性的要求與柔性特徵把握不夠,處理不好。

2、教學任務(容量)大與學時安排少矛盾突出;周35學時,必修課幾乎安排占滿,課時緊教學任務完成不了,沒複習時間,沒有自主學習的時間。

策略:縮短單位學習時間,可以以40分鐘為一課時,每天增加一節自主學習時間,教師儘快熟悉教材,靈活使用教材,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認識水平,調整課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