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建設材料之新課改理論培訓講稿

新的國中課程與以往的課程相比較,最核心的轉變是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其最重要的是教育觀念的轉變,國中課程改革方案確立了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力求從根本上扭轉應試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又強調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空間,

比較好地闡釋了新世紀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

其變化的具體表現如下:

(i)課程功能發生了轉變。針對以往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國中新課程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要將學習過程變為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的過程。打破了傳統的基於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價值取向過於狹窄的課程定位,改變了以往教學大綱要求過高,教學內容“繁、難、偏、舊”的情況,而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2)課程結構發生了轉變。在對各門具體課程之間的比重進行調整的基礎上,與以往課程多是由學科構成不同,建立了由學習領域、科目、模組三個層次組成的課程結構。

(3)課程內容發生了變化。不再單純以學科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不再刻意追求學科體系的嚴密性、完整性、邏輯性,而是從國中學生髮展的需要出發,結合社會和學科發展的實際,精選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知識,課程內容既要體現其時代性,又要反映其基礎性,同時還強調選擇性,以滿足不同學生髮展的需要。

(4)課程設定發生了轉變。國中課程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組成,研究性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必修課程。

(5)課程實施發生了變化。以往教學大綱關注的是教師的教學,缺乏對課程實施特別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新課程實施致力於學生個性成長。學校要提供課程設定說明和選課指導手冊,並在選課前及時提供給學生,鼓勵學生在感興趣、有潛能的方面選修更多的模組,使學生實現有個性的發展。新課程方案還要求學校應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充分挖掘並有效利用校內現有課程資源,保障國中課程更有個性。

(6)課程評價方面發生了變化。新課程方案要求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給予學生更大的生長空間,學校應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綜合運用觀察、交流、測驗、實際操作、作品展示、自評與互評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手冊,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曆程。

第二部分  新課程下的操作

一、普通國中新課程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

(1)國中教學首先要處理好教學實施中各個學習領域中的模組之間的關係,充分利用場地、設備等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

(2)模組背景下,教學內容以模組為整體,教師要結合整個模組整體把握,設計模組的教學實施。要深入理解各模組的主題,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主題開展,避免學習過程過於發散,導致主題的迷失。 。

(3)在國中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

(4)以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指導學生選課也是教學實施的重要內容。

二、普通國中新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良好的班級氣氛:營造積極正向、溫暖和諧的班級學習團體;

(2)豐富的學習機會:有效運用教學時間,教學管理井然有序;

(3)妥善的課程安排:班級各項教學活動依據課程綱要與教學目標設立;

(4)明確的學習重點:提示學習目標與學習方向,讓學生有充分準備;

(5)紮實的學習內容:內容充實完整、說明條理清晰,讓學生易懂易記;

(6)智慧的教學對話:教師提問精要、創意,學生舉一反三,師生同成長;

(7)充分的練習套用:足夠練習機會,即時改正反饋,讓學生多方套用;

(8)高度的支架支持:教師適時提供、引導多樣協助,讓學生積極學習;

(9)學習策略的教導:教師以身作則教示學習策略讓學生主動自發;

(10)協同合作的學習:學生成對成組,學習相互協助,建構精熟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