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青年理論學習年會上的演講

當然,在肯定當代青年發展的合理性和優勢的同時,我們也要客觀地看到獨生子女一代青年身上存在的明顯不足。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顯示,這一代青少年一是缺乏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艱苦奮鬥的勇氣和忍耐力,心理比較脆弱;二是顯示出較強的攻擊性,喜歡公開批評他人、情緒波動較大;三在勤儉節約、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此外,在他們中間,有的對傳統價值和道德資源認知度較低;有的儘管遵奉公共倫理行為,卻又存在著一定的“知行不一”傾向;還有部分獨生子女在自我接納上存在障礙,15%左右的新新人類不滿意自己的健康、性格、相貌和外形,11%的孩子感到自卑。據統計,獨生子女最具代表性的感情體驗是孤獨和心理壓力增大。大約只有三成的孩子能“經常感到學習的快樂”、“總想弄懂不明白的問題”、喜歡所學的科目,49%的人感到一定程度的壓力。相當一部分青少年認為自己的童年“幸福而不快樂”。

價值觀變化下的未來

隨著社會化程度的進一步加強,獨生子女一代中的大多數將努力使自己的選擇與社會規範要求不發生正面衝突,逐步走自我實現與服務社會相統一的明智之路。

那么,以上種種特徵將意味著怎樣一幅青年未來發展的圖景呢?關鍵要看這一代青年的價值觀。根據全球青年價值觀變化趨勢和中國改革開放、社會發展的目標,中國青年價值觀未來發展呈現出如下走勢:

第一,從時空的角度來看,當代中國青年的價值結構具有“時空壓縮”的特點,即在當代中國青年的價值結構中,傳統、現代和後現代這三個不同的東西,已壓縮到同一時空之中。一方面,傳統價值觀中的一些因素並未如某些學者所預期的那樣,隨著現代價值觀的興起而消失,而是與現代價值觀同時並存於青年的價值結構之中。比如,有研究結果顯示,在個人生活方式上,中國青年人表現出強烈的個體本位取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明顯地屬於個體本位類型。但與此同時,在政治與社會生活領域,他們仍然保持著明顯的集體取向,大多數青年人表示願意為國家做貢獻。此外,在對待中西文化的態度上,同樣是一種雙重結構:既接納西方文化,又對傳統文化持認同態度。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網際網路在中國迅速發展,儘管我們還處在現代化進程之中,但已開發國家在高度現代化之後才出現的後現代價值觀,比如對以物質因素為特徵的“生存因素”和以各種非物質因素為特徵的“發展因素”同等重視、懷疑科學萬能、支持環保、珍視友誼、重視閒暇等,在當代中國青年中業已出現。

第二,從對主流的滲透與價值的擴張角度來看,青年亞文化的反哺功能、“社會年輕化”趨勢日益顯現出來,且正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建立而加快。市場經濟要求有成千上萬有獨立意識且懂得自主決策、自負盈虧的市場經濟主體,而當代青年在行為過程中追求獨立與自我支配、自主決策,在精神上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這些都與市場經濟的主體要求相一致。市場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先進理論和科技知識的創造與傳接,也總是最先在青年中進行或得到最快最廣泛的回響。而且,面對社會多方位的變革,青年的機會成本較低,他們將成為參與支持和擁護改革的最積極的社會力量。

如今,“年輕化”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姿態。比如,以往無論在世界各地,公司在給員工升職時重視的往往是資歷。而現在,日益增加的全球競爭壓力已迫使保守的歐洲公司為保持公司的活力而提拔年輕人。隨著更多的年輕人擔任高級管理人員,歐洲公司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雄心勃勃的年輕人如果在一家公司掙不到滿意的薪水,就會跳槽到另一家願意重用他們的公司。而這批在45歲之前就已得到公司最高職位的年輕管理人員,將有充裕的時間對其所在的企業、行業產生持久的影響。

第三,中國新一代青年價值觀將在延續多元化的豐富性的同時,又呈現綜合、回歸和趨同態勢。也就是說,一方面,隨著當代青年群體的主體分化愈發明顯,不同主體的不同需要和同一主體不同側面的需要使價值觀念呈現多元豐富的特徵。在一個多元化時代,每個人都有權利和機會按自己的理解與價值追求來表達生活、演繹生命。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已經逐步明確並將得到進一步完善,各方面法律法規隨之完善,各項社會規範進一步穩定與有效,發展創新將成為主導的價值取向,這樣的社會氛圍也會促使青年對整個社會的價值追求有日趨基本的認同。與此同時,隨著世界一體化時代的到來,無論是開發中國家還是已開發國家,由於共同關注的焦點的存在,全球青年主體間的價值目標也將相對靠近。諸如如何將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納入到人與人的價值關係的總體圖景中,使環境倫理得到合理定位;如何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區域發展戰略與全球性發展部署的關係;如何理解文化差異性與共同價值、如何處理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係等,都已成為全世界青年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