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深情的演講稿

這當然涉及世界觀問題,涉及信仰問題。但這些都是各人自己要去解決的問題,我不能在這裡布道傳教,信仰在一定意義上是隱私,所以我不打算談這個問題。

但是信仰之下,應該有一些非常具體的獲得幸福的方法。依我之見,這個法門只有三個字:愛和創造。

一個心中充滿愛的人,無論是對什麼的愛,都將會是幸福的。因為愛是忘我,是付出,是為了別人快樂,為了別人幸福。英國的詹姆斯.里德寫過一本《基督的人生觀》,對於完滿人生有個三條件說,即一個最終的目標,這涉及信仰,人有這樣的最終目標,就能將日常生活的所有行動都統一到這一目標之下,而會發生虛無感的問題;是否為自己一個人活著,如果僅僅是為自己一個人活著,這人不可能幸福,因為太自私,太有我;是否能夠處理遇到的一切事情,這是前兩個條件的延伸,沒有前面兩條,人就無法處理遇到的所有事情。因此,愛就變得極端重要。愛是付出的概念,而不是獲得的概念。

你們正處在青春年華,你們遇到的第一個愛的問題就是愛情。我不知道在座諸君是否都經歷過愛情,這是你們必經的人生一課,是這個年齡段里最重要的一課,不管男女,在你們大學畢業之前至少應該戀愛一次,無論成敗,成功了,結為百年之好,這是最理想的,不成功,那也是重要的人生經歷,沒有經歷這樣的階段,人往往難以最真切地理解愛是什麼。由於你們這個年齡段的人,思想比較單純,對感情也更能付出,一旦將來工作了,要保持一種比較單純的情感就有難度了,即使你單純,而別人未必單純,所以學生時代的愛情就變得很重要,因為只有在心靈比較純淨的狀態里,才能體驗到真正愛情的分量,才能真正清晰完整地體驗愛一個人,願意為一個人付出的感情狀態是什麼。

中國人向來缺乏情感教育,包括我自己在內,至今並不真懂得如何與異性相處,你們也不妨自問,有沒有與異性相處的能力。你們現在比我們那時候好多了,比我們正常得多,我們那時候的人與愛情為敵,視愛情為洪水猛獸,大學生談戀愛都會被找去談話,校紀校規里直接禁止學生談戀愛。如果中學談戀愛那就絕對是道德敗壞!可以想見這個國家對待情感的主流觀念是多么愚昧!但你們比我們要幸運,你們接觸到的這個世界至少比我們那時候稍稍多一點溫情,多一點愛。

不過,我要提醒你們的是,不要輕易地把愛情和性混為一談,性固然是基本的人慾,但並不總是與愛情同在,在你們這樣的純情階段,我以為應該更重情,而不是性。如果感情未到,急於性結合,可能恰恰是最傷害情的,它可能導致的惡果是你不管經歷多少性,也無法體會愛到底是什麼。看看日本導演岩井俊二的電影《情書》,還有川端康成的小說《伊豆舞女》,也許你們會從藝術家的作品中獲得一點感悟:情與性不同,有時差得很遠,有時甚至是對立的——在它們不能統一的時候。

有過了愛情,無論成敗,你們就不再是少年,你們長大成為成人。於是,你忽然發現,你會愛你們的父母,愛你們的朋友,甚至去愛陌生人,而以前這個字只是用來說的,從此,你可能不再會說個字,卻會去做,甚至是完全默默地做,以至於怕被愛的人知道你做了愛他們的事情,這個時候,愛早已升華,有點類似英文裡的聖愛,或者更通俗的說法是博愛。無論哪種愛,只要是真情真性的愛,往往離宗教信仰很近,而愛情最容易達到這一點。俄國大文豪蒲寧的小說有愛情的百科全書之稱,建議你們去讀一讀他的《愛情學》,也譯為《愛情法則》,他的其他愛情小說也是美輪美奐,你們有興趣都可以找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