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院領導幹部觀《築夢中國》心得體會演講稿

紀錄片《築夢中國》是大型紀錄片《中國精神》的續篇 ,繼《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原班製作團隊打造的又一紀錄片力作。

《築夢中國》以五千年中華民族在著書立說、齊家治國、孝道倫理、禮儀天下和憂國憂民的諸多優良品質傳承,融合新時代普通百姓的奉獻,為民族偉大復興擔當的故事,解讀中華民族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

檢察院領導幹部觀《築夢中國》心得體會演講稿

中國只要不搞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條路都是死路。

1977年7月30日晚,鄧小平出現在了北京國際足球友好邀請賽決賽的看台上。八萬觀眾自發起立,長時間鼓掌,這是鄧小平再次復出後的一次輕鬆亮相。那一刻,中外媒體的鏡頭對準了鄧小平,也對準了歡騰的人群。日本共同社的訊息說,歡呼的人們或許已經意識到,中國的命運將和這位容光煥發的老人緊緊連在一起。

1977年7月16日至21日,黨的十屆三中全會,恢復了鄧小平的黨政軍領導職務。然而,擺在鄧小平面前的卻是一個嚴峻的現實。

當時的世界正孕育著新的變化。在美國,新技術革命突飛猛進,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在亞洲,日本扶搖直上,躋身世界經濟強國之列;而靠吸引外國資金和技術實現了經濟騰飛的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和韓國,成為亞洲新興的發達經濟體,被稱為“亞洲四小龍”。而此時,中國剛剛經歷了十年內亂,經濟發展水平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還有兩億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中國這條東方巨龍,正期待著一次轉折性的重新出發。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為社會主義服務的腦力勞動者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這對於發展我國科學事業,有極其密切的關係。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 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中國推動國家現代化的魄力,迸發出耀眼的活力。但是改革也不可避免地與舊體制之間發生著尖銳碰撞,破除舊體制的過程中產生的矛盾,逐漸積累並觸及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內外發生嚴重政治風波,蘇東劇變,社會主義事業遇到嚴重挫折。面對嚴峻的形勢,中國共產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經受住了嚴峻考驗。

人們的關注焦點指向了未來。社會主義還行不行?改革向何處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繼續推進?一個個疑問縈繞在很多人的心頭。在此緊要關頭,1992年1月,鄧小平的專列再次駛出北京。已經八十八歲高齡的鄧小平又來到了中國的南方。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發表了多次談話,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給出了回答。他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

對於如何看待改革中出現的新事物和新問題,鄧小平提出不要搞爭論。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乾,一爭論就複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麼也幹不成,發展才是硬道理。

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在改革開放的重要關口以他特有的改革精神為中國指明了道路,將這個國家再次引入了歷史的快車道。

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在國際國內面臨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

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鑑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