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禮儀:影響你仕途的18個細節

10.作為新人,要敢於表現真實的自己。

有些人剛踏上工作崗位,官場人事關係複雜,會有一種害怕自己露怯的心態,可能就會表現得謹小慎微。這也沒錯,但若是總試圖想做得滴水不漏,總想讓別人看到好的、不看到壞的,那也不好。從領導的心理上來說,那些過分油滑,在自己面前一直十分戒備的人,是不足以信任的人。該什麼樣就什麼樣,太完美了反而假。年輕人都會犯錯,只要認真、坦誠的面對,錯誤也是進步的開始,反正我是願意給真性情的年輕人機會,而不喜歡年紀輕輕就顯得滑溜溜的人。

11.很多年輕人初涉職場,容易犯一個類型的錯誤:對上級交辦的一項工作或者事情,不是對最終結果負責,而是對過程負責。

舉個例子,明天要開會,領導讓你負責通知,可第二天人不齊,他問你怎么回事,你卻不知道,“反正都發了簡訊”,他再問,你又說對方沒回簡訊,也就是在不清楚對方是沒收到還是有事不能來的情況下你就不追究了。這種“你讓我做,我就做了,至於結果和我沒關係”的誤區一定要注意克服,這背後還是一種不成熟的心理狀態,覺得工作是為別人做的,自己是被動的承擔。做事,做了不是目的,做到位、做到最佳才是目的。

12.工作中要養成反饋過程和結果的習慣。

這一點很多人都容易忽視,比如有時候領導把某份檔案轉給你落實,你領完檔案後很長時間都沒信,他也不知道你能不能落實,怎么落實的,有沒有困難,領導還要自己去找你問。另外還有些事情是層層落實下來的,大領導安排到小領導,小領導安排到具體工作人員,反過來也是層層負責,大領導會找小領導問結果,不會直接找具體人員問,所以及時反饋,掌握進度是很重要的。緊要的工作要馬上反饋,不緊要的工作選擇適當的時間節點上反饋。

13.要注意部門分工和個人職責,不要用人情來替代工作原則。

舉個例子,你從A科室調到B科室,A科室組織個會議忙不開,找你幫忙,你一心想的是大家相處的不錯,部門之間應該互相配合,就去了。雖然B科室的領導沒說什麼,但是如果你是利用業餘時間幫忙,沒問題,但在工作時間,而且你已經不是那個部門的人了,就應該走正規渠道,在部門和部門之間溝通,而不是你自己擅作主張。作為官場中人,在工作時間,不能完全按照感情和喜好用事,該有的界限一定要有。

14.注意工作的管理許可權和層級分工。

有的年輕人剛上班,看誰都是前輩,誰都比自己官大,所以誰指使自己都去,誰安排工作都乾,完全沒有了分寸界限。這樣的結果是吃力不討好,你要知道,隸屬於不同部門的人有不同的領導和分工,你是這個部門,就應該歸屬這個部門管理,執行這個部門的工作,別的領導再大,公事也應該和你的直接領導打招呼,“隔著鍋台就上炕”是職場大忌,你幹了也白乾,長久以往的危害是變成了軟柿子,人人得以捏之。

15.凡事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自己親自查證了、確鑿了才行。

這點很容易被忽視,因為人都有思維慣性,“我想應該是這么回事”,比如領導問你,“你材料上寫的這段是出自某某講話嗎?”你隨口說“我覺得是。”領導回去一查,根本就不是這么回事。

工作中因為想當然造成的失誤特別多,尤其是新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很多事千頭萬緒,紛繁複雜,一下子涌到眼前,很容易就沒了章法,靠著自己非常有限的經驗去處理,忽視了去查證和檢驗。

16.工作一定要嚴謹,注意區分責任。

比如領導覺得有個數據不太對,問了下填表的你,原來這個數據你沒時間找具體負責人,所以自己編了個。這種事在關鍵核心部門,是堅決不允許的,一旦出了問題,責任全都在你。你或許還覺得挺委屈,說問他們他們沒準也是編的。就算編,你也得讓具體負責的業務部門他們編,你只負責呈報,真出了問題責任也不在你。

17.對待領導和同事,養成正面交談和回答問題的習慣,不要經常用反問句或者設問句,這具有攻擊性和牴觸心理的意味,特別容易招致反感。

比如領導問你:“你通知某某開會了嗎?”你說,“我通知他辦公室主任了,這沒什麼錯吧?”這個回答就特別叫人堵心,你的意思是你沒通知本人,通知了辦公室主任,你沒錯,但領導的問題就是問問這件事,並沒有責怪你的意思,你這樣的撇清自己,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18.進入職場,你就是個成年人了,成年人的基本標籤就是獨立。

千萬不要出了什麼問題,就找父母來替自己擺平,這是職場上最最忌諱的事情。即使是潛規則走關係也要背後操縱,不能跳到前台,直接代替當事人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