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演講稿:與時俱進對幼兒教師的要求

幼兒的學習是與環境互動作用的主動建構過程,是教師不可能替代卻能施加強有力影響或干擾的過程。新皮亞傑學派的代表人物庫特·費舍教授的研究有力地證明了教師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他揭示了人類智慧發展的模式,指出兒童成長環境中來自成人的“高支持”或“低支持”會導致兒童明顯的發展曲線。適宜的教育支持(而不是權威)是教育最核心的成分,是兒童發展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因此,在當今時代,幼兒教育應不斷改革教育方式,幼兒教師應不斷轉變、提升教學理念。

首先,重新構建幼兒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使教師從外在於學生的情境轉化為與

學生情境共生、融入、共存。在當今時代,幼兒教師要改變傳統意義上教師的作用,給幼兒提供適當的教育支持而不是權威,實現幼兒與教師的平等交往。教師要研究兒童,提供機會,在重要的時候介入兒童的活動,時而在兒童的團體“內”活動,時而在兒童的團體“外”活動,與兒童分享高昂、熱烈的情趣。使兒童感到教師不是裁判和評價者,而是他們的一種資源,當兒童需要支援時,他們可以從教師那裡獲得幫助。就好象教師必須接到兒童拋過來的球,並且以一種使兒童仍能繼續玩下去的方式丟回去,然後在發展其它遊戲。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交流應以兒童感興趣的內容為話題,減少紀律和規矩的約束。

其次,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當今的時代,紛繁複雜,五彩繽紛,充滿了各種新鮮、好奇、刺激、怪誕的事物和現象。兒童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希望認識周圍的世界,喜歡刨根問底,對知識的渴求無比強烈急迫。教師應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認真研究,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幼兒自己探索世界、認識事物,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一方面,教師應通過指導和幫助引導兒童通過自己的操作主動的獲得知識,幫助幼兒明確自己的問題,協助幼兒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幼兒通過問題的提出與解決,構建出自己的經驗體系,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創造性的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淡化的是主宰的、

冷漠無情的、高高在上的教育,著力於無痕跡的、幫助引導性的、動情的教育。教師應該一會兒是幼兒活動的觀察者——心中有數,一會兒是幼兒意見的傾聽者——了解狀況,一會兒是幼兒活動的參與者——憂樂與共,永遠是幼兒的欣賞者——尊重理解,做幼兒的促進者;另一方面,應該認識到幼稚園以外的教育資源對促進兒童發展的重要作用,除了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利用的有關社區資源外,還要幫助家長認識並利用這些資源,幫助幼兒擴大眼界,豐富知識,為幼兒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鼓勵幼兒克服困難,以其自己獨特的方法進行探索,使幼兒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體會到獲得獲取知識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最後,樹立新的兒童觀,實施因材施教。人的個性的發展需要良好的環境與條件,而兒童階段又是個性發展的基礎階段,因此,注重引導兒童個性的良好發展就顯的尤為重要。一方面幼兒教師要因人而宜地對兒童實施全面發展教育。《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幼兒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幼兒不同的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學習風格和學習進度等對症下藥,為幼兒創造一個豐富刺激的活動與學習環境,並在各

種實際活動中對幼兒進行評價,鼓勵幼兒發展,作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教學中,教師要體現寬容精神。1959年11月20日聯大通過的《兒童權利宣言》包括10項原則,其中第10項原則規定:兒童應受到保護,使其不致沾染可能養成種族、宗教和任何其它方面歧視態度的習慣。要求教師以諒解、寬容,各國人民友好、和平以及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精神教育兒童,使他們充分認識到他們的精力和才能應該奉獻於為人類服務。寬容還要求幼兒教師尊重兒童個體差異,尊重兒童獨特而豐富的精神世界,平等對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階層的兒童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