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加班文化”上升為企業精神

最近華為公司處在了風頭浪尖上,他的一位員工胡新宇由於過度加班,導致了“過勞死”,由此引發了一場各界對“加班文化”的爭論。

有人持批評態度,認為華為不夠人性化,也有人表示理解,認為如果倒下的不是胡新宇,那可能倒下的是華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沒有這樣的拚命精神,企業又如何能在強手如林的環境中生存?

其實加班文化並非華為的“專利”,據筆者所知,很多國內優秀的企業,如海爾公司,也存在同樣的加班文化,至於很多台資、韓資、日資和國內的民營企業,加班文化也頗為盛行。加班已經成為老闆衡量一個員工是否敬業和忠誠的手段。胡新宇的過勞死,肯定不是國內的第一個案例,但因為他是華為的員工,華為的“狼文化”和“基本法”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讚揚,所以這一次“過勞死”事件,讓我們對華為所倡導的文化和它的做法都產生了種種疑問,是否企業的成功要建立在拚命加班之上,加班文化是否應該提倡?這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筆者認為,加班文化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可以極大地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經營業績,但若用的不好,又極有可能傷害員工的感情和健康,形成一種不良的文化,從而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筆者並不提成加班文化,但筆者認為,企業要成功,必須具備一種“加班精神”,讓員工自願、自覺的加班,這才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和方向。

我們能否學會日本人的加班精神?

很多老闆都喜歡講,日本、韓國員工都以加班為榮,早下班就意味著不敬業,沒本事。事實也的確如此,在日本和韓國,加班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按時下班幾乎成為不可能。很多到日本出差的中國人都大發感慨,晚上10點多的捷運里,擠滿了疲憊的上班族,他們早晨還要8、9點就上班。日本人的拚命精神值得敬佩,但這樣的加班文化為什麼移植到中國就水土不服,員工不買帳?很多企業經理、尤其是老總們非常困惑地問我這個問題,其實答案很簡單,日本、韓國人喜歡加班,在於他們是一種良性、健康的加班文化,領導與員工一起加班,員工對企業有極高的忠誠度,而我們的加班文化,往往是建立在一廂情願,員工歸屬感不夠,自然沒有加班的動力。我們可以從兩個看日本人的加班精神:

首先,日本人有強烈的危機意識,這支撐了他們靠拚命工作自強不息。

戰後的日本,百廢待興,國家處於崩潰的邊緣,但日本人靠自己良好的教育水平,同時正是依靠自己的拚命工作,使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可以說,是一個經濟奇蹟。雖然日本由於房地產和金融危機導致了長達十年的經濟衰退,但正如華為總裁任正非到日本參觀後大發感慨的那樣,日本社會秩序井然,日本絕大多數企業,近八年沒有增加過工資,但社會治安仍然比北歐還好,讓人讚嘆。任正非為日本人的忍耐、樂觀、勤奮和奮鬥的精神所感動,他在松下電工參觀期間,驚奇地看到不論是辦公室,還是會議室,或是通道的牆上,隨處都能看到一幅張貼畫,畫上是一條即將撞上冰山的巨輪,下面寫著:“能挽救這條船的,唯有你。”強烈的危機意識激勵著日本企業,讓日本人拚命工作。由此,任正非看到了危機,看到了我們與日本人真正的差距,不是教育水平和技術設備,而是這種強烈的危機意識和高度凝聚的企業精神,所以華為公司才建立了一種危機文化和狼性文化,這種文化也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成為支撐華為快速發展的精神力量。但是我們國內的很多公司一方面希望員工敬業、努力工作,一方面又不能把企業的這種危機意識傳達給員工,所以員工的動力就不是很強。

其次,日本人的拚命是有一套機製作為保障的,而我們在這方面就差很多。

日本人只要努力工作,你在公司就有出頭之日,因為他的文化是看你的資歷和對企業的忠誠度,這種文化雖然有其負面作用,但是可以讓員工對企業產生很強的歸屬感,只要好好乾,就不用擔心其他的。日本人有專門的立法規定如果員工過度加班而致死,企業要給予高度賠償,但我們沒有這樣的法律,員工如由於過度加班造成的健康問題,恐怕你還得自己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