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指導 創業道路上要謹慎的“三忌”

5,快,失去掌控主動權。

以行銷計畫為例。一個有規模的市場行銷計畫,在實施中會碰到許多不曾預料的事,甚至全盤推翻原來計畫的事也是常有的。如果在執行中走的過快,就會與系統不能協調,直接碰撞的是:財務預算和現金流量;生產系統對新市場特點的適應;現有工藝技術對市場區隔的要求;近而牽動採購系統。這些都會直接動搖系統的平衡和穩定。如果在執行中走的過快,對預料不到的問題,在應對和處理上沒有迴旋的餘地,失去協調的時間機會陷入忙亂中,最終喪失掌握系統的主動權。

結論:“人有快則法度壞”

快與生存,穩定,平衡,發展的關係,先人們早有認識。荀子曰:“人有快則法度壞”,與老子的“不知常,妄作,凶。”都是講肆意的快,會破壞秩序招致惡果。反之,“其安也易持”,是說安穩的事物才能存在和保持。兩人從正反兩個方面說了一個道理:肆意的快只會欲速則不達;只有穩定的東西才能存在才能持久。

二,起點,高不得。

投資和運作企業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權威的、時髦的觀點影響你,不論是“把雞蛋放進多個籃子裡”,還是“打造不沉的航空母艦”,都讓人覺得挺學問、挺氣魄。影響著許許多多的初創企業者和進行者。表現在投資行為上,熱衷於轟轟烈烈,輕埋頭苦幹的有之;看重表面的氣魄,輕資本質量內涵的有之;先搞基本建設鋪攤子,再完善技術工藝的有之;先進行固定資本投入弄出產品來,再找市場搞行銷的有之;先租下門面堂而皇之,再磨練服務內容的有之;先搭起架子完善系統,再尋找經營模式的有之。凡此種種都是高起點的觀念使然。

在投資中一開始就追求高起點的,能夠運轉起來,生存下去的很少。通常是把銀行的貸款或籌措的錢花完為止。也有的民間投資者,在短缺經濟的年代因接近資源的優勢賺了錢,膨脹起能幹大事的自我感覺,在實體投資上追求資金和技術的高起點,幾乎無一例外地曇花一現。相反,那些從小到大,在生存的壓力下倍嘗艱辛,在競爭的殘酷中摸爬滾打,在經受挫折中逐漸成熟的企業,才得以生存並慢慢地發展起來。

創業是一個事情的初始,初始的東西總是小的。對這個小,是萬萬不能小看的。正是由於小,才能“見小曰明”,事情才相對易於籌謀、易於看透、易於把握,才能在指導行事中成竹在胸。因為小的事物中蘊涵著生存、發展、強大的全部基質。正是由於小,才有成長的無限空間,因為任何事物的大是由小發展而來的。可見,小中有明,有強,有廣闊的前景。把握住了小就把握了大,就把握住了事物的根本。

再經濟生活的現實中,只要用心去看,就會發現,企業的強不強與大小無關。小的未必弱,大的也未必強。日本的500多萬家企業中,中小企業占99%,和中國的情況差不多,而他們提供的就業人數則占企業從業人數的75%左右。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著旺盛的活力,正是由於小企業往往把產品做得很專業、很精密、很細緻、很特色、很有深度。而許許多多龐然大物轟然垮塌,我們早以司空見慣了。小是美,小是強,投資從小開始是正路。

三,規模,大不得。

規模失當導致投資失敗通常不易被人察覺,因為規模是投資的總體存在,對失敗的作用不直接,但它卻是一個巨大的隱性因素。

除了觀念誤導之外,投資者本能般地具有把企業做大的企盼,在投資起始盡其能量追求一定的規模,儘快搞掂生產經營的一切基本條件。其心路變化有點像裝修自家的房子,一旦幹起來就幾乎抗拒不住高檔的誘惑,在進行中追求盡善盡美。正是此種做大的潛望驅動,不自覺地被自己造就的一種“勢”所推動著,被迫把規模放大了。不適當地擴大規模,其顛覆作用發生在三個致命處:一是把投資者的能力,應該在實踐中逐漸增長的能力,過早地推到了極限,由此發生混亂與失控。二是對投資對象的內涵,應該在由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不斷的加深認識和理解,在一步邁大的過程中省略了。三是繃緊了資金的鏈條,應該是寬鬆有餘地的資金鍊條,被拉緊再拉緊,以至於完全沒有鬆動的餘地,一旦繃斷則運轉就中斷了。對於規模,不是說小就是好,而是要適當。什麼叫適當?規模的適當相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