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的四大軟肋

  1.創業環境改善不大,但投機的空間已經大大減少

  主要是政策環境與融資環境,如果拿80年代、90年代中早期相比較,政策與法制環境肯定是改善了不少的,不過創業的經濟成本也是翻了幾番,政策的壁壘仍然存在,甚至在工商註冊、稅務這一部分就會有不少流程讓創業者很煩惱。相反,可以用來投機的空間和機會已經很難找到,除開那些背景比較強大的創業者。不過對於整個80後創業群體來講,拿背景資源強大的創業者出來說事,意義並不大,畢竟這些人的父輩親友提供了絕大部分草根創業者並不具備的優勢。

  而80年代、90年代崛起的一批富豪中,不少人是搞“尋租”、“投機”和“政府關係”等方式積斂可觀的財富的。

  2.60後、70後還掌握著社會最主流的資源,這些資源形成壟斷性的優勢,新生勢力還難以開闢出廣闊的立足空間

  目前,整個社會的經濟資源絕大部分還掌握在60後、70後的手中,政府的處廳局級以上高官及大公司的老闆基本都是這個時代的人。尤其是大中型公司在很多個市場都形成了壟斷優勢,對新生勢力往往造成很大的打擊。創業開始網 80後創業者若要開闢更廣闊的空間,需要跑得更快,而且需要借力60後、70後的力量。

  3.各市場中的競爭者眾多,其激烈程度已非80、90年代時候的商業環境可比

  現在大部分市場中的競爭者都很多,哪怕是一個深度細分了好幾層的市場、點子,都是如此。小公司、大公司、跨國公司,都可能摻和進來。最後,往往不是新生勢力獲勝,而是資本雄厚者撐得最久,或者把創業公司收購了。

  而80、90年代的時候雖然政策限制很嚴,不過冒險者有冒險的好處,就是各領域還談不上競爭的烈度。

  4、做企業的時間不是太長,社會資源、市場和財富的積累還需要一個過程,能力的強化還需要再快一點。

  80年的一代正在邁入三十而立之年,而83年的一批是26、7歲了,如果在職場上打滾,也是三四年時間;如果是創業做公司,可能時間更短,在資源和市場的積累上還有欠缺,只有把能力再提高一些,才可能跑得更快一些,追上在前面的60、70後。當然現在也有一些閃光的新星,只是還太少,需要再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