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多數企業還未使用人才測評技術

64%的企業在人力資源工作中還沒有使用人才測評技術。近日,由中智上海人力資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在其人才測評專業網站——中國人才測評線上上發起的中國首次企業人才測評現狀大調查得到了上面的調查結果。

調查結論顯示:

1.雖然大多數企業人力資源工作者不同程度接觸過人才測評,但真正實施過高端人才測評的企業較少,且大多數集中在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

2.企業對人才測評方面的投資預算普遍不高,相當程度制約了人才測評的開展,也對專業人才測評服務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多數企業樂於自主開發人才測評系統,和大專院校等專業機構合作開發人才測評系統目前主要集中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和沿海發達城市,合作有明顯上升的趨勢。

4.使用人才測評系統的企業目前主要集中在發達地區和城市,其他地區明顯滯後。

5.人才測評在企業中的主要套用是人才招聘與選拔、培訓與發展以及績效考核。中等規模的企業(規模在101人到399人的企業)在團隊診斷和員工心理輔導上使用人才測評工具的較多。

6.在實施人才測評的公司中,近一半的公司採用紙筆測驗與人工閱卷,進一步信息化的空間較大。

7.“決策層領導的重視和參與”是企業人才測評成功使用的首要因素,專業人才和科學嚴謹的項目管理是企業人才測評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

8.只有少數人認為人才測評技術已經成熟,大多數人持保留態度。

9.人才測評產品與服務提供商里,知名品牌不多,南方人才、英才測評、上海之通名列三甲。

10.廣泛進行人才測評理論知識的培訓,是更好地在企業推廣人才測評的重要手段,在各項要素中列為首位煵餛瀾峁的實際套用方面的培訓也受到高度重視。

11.在未來兩年中,線上遠程測評在人才測評中被普遍看好,外包服務也將有較大上升,企業自主開發有較大幅度下降。

中國企業人才測評現狀

1.統計表明,絕大多數接受調查者都不同程度地了解人才測評,實施過人才測評的企業占全部調查企業的36%,而實施過高端人才測評技術的企業更少,且絕大部分集中在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國有企業在此方面工作明顯較弱。

被調查者中,有44.10%的民營企業和34.90%在使用高端測評技術,國有企業中使用高端測評技術的企業只有7.00%。

2.調查發現,企業在人才測評方面投資過少,對人才測評的使用起到限制作用。人才測評的投入在2000元以下的企業占被調查企業中的44.9%,5000元以下的企業占被調查企業中的24.8%。而目前市場上典型測評系統的價格在3萬元以上,單張測評量表的平均價格也在1000元以上。兩者顯然是脫節的,這就要求專業人才公司在產品價格、服務方式及收費方式上做出相應調整。與此同時,企業在也應做出適當調整以相適應。

3.統計表明,企業自主開發的人才測評工具目前占主導地位,和大專院校等專業機構合作開發人才測評工具主要集中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及沿海發達城市,且合作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已進行人才測評的公司的人才測評工具或服務的來源有54.9來自企業自主開發,15.3%的企業是向專業公司購買。未進行人才測評的公司有38.5%的企業會自主開發。

4.發達地區在人才測評的開展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其中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區使用率比其他地區高出9個百分點,這與專業機構與高校在這三地較為集中有著密切關係。

5.調查表明,招聘與選拔、培訓與發展以及績效考核是人才測評的最主要套用。中規模的企業(員工數在101人到399人的企業)在團隊診斷和員工心理輔導的使用頻度明顯高於其他企業。

6.統計表明,大多數企業在用紙筆測驗及手工閱卷方式,其次是基於Windows的單機版測評工具,信息化程度不高。專業公司的開放的測試平台有相當市場,企業引進後可極大提高相關工作效率。

7.調查表明,企業人才測評成功實施的首要因素是企業決策領導的重視和參與,這個比例占56.2%,其次有31.9%的企業認為是看“是否有專業人員”。

8.統計表明,只有少數接受調查者認為人才測評軟體產品與服務比較成熟(15%),54%的被調查者則認為一般,22%的被調查者認為不成熟。

9.調查表明,人才測評領域知名品牌不多,只有三家超過品牌要求的10%的基礎線,這與相關市場的培育以及各產品與服務提供商的市場投入有密切關係。南方人才、中華英才、上海之通名列前三位。

10.統計結果表明,開展人才測評理論知識的培訓是企業推廣人才測評的最重要手段(22.8%),測評結果的實際套用培訓也受到大家的極大關注(18.7%)。

11.本次調查發現,在未來的二年中,企業對線上遠程人才測評普遍看好,外包服務將有明顯上升,企業自主開發人才測評系統也會有較幅度的下降。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