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電氣怎么了

今年夏天,有三家公司對陷入困境的家電製造商美泰(Maytag)展開三方競購戰,這給在遠處觀望的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高層官員上了重要一課。

從好的方面看,洗衣機和吸塵器世界的這一突變證明,投資者有能力在哪怕是最乏味的實業公司掀起波瀾。通用電氣自身的消費品和電器業務組合(從冰櫃到電燈泡)近乎美泰的三倍,其經營被公認為比美泰要好得多。

通用股票萎靡不振

但是,相比之下,投資者近期對通用電氣的熱情大減。儘管這家美國綜合大企業經營業績強勁,但其股票在今年大部分時間都萎靡不振,有時甚至落後標準普爾500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 index)九個百分點。

作為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通用電氣反常的疲軟表現仍然是個謎,同時也使管理層大為光火。

所幸的是,私有股本買家對美泰等公司的興趣為通用電氣提供了一些線索,使公司可以制定某種策略,開發其廣大疆土中的潛在價值。

這種新策略的中心人物是約翰•賴斯(John Rice),這位雄心勃勃的高層主管最近剛獲任命,負責業務擴大的工業部門,其中包括通用電氣的消費品和電器業務,以及從塑膠製品到機場安檢掃瞄器和貨車租賃等各種不同資產。

對於康乃狄克州公司總部追蹤內部政治的蘇聯問題研究專家而言,賴斯職位的變動似乎是大規模管理層改組中,最令人困惑的變動之一。其職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下屬雇員多達10萬人,職位在董事級別,身居集團副董事長高位,賴斯在公司的權力僅次於董事長兼執行長傑夫•伊梅爾特(Jeff Immelt)。

組織機構圖

不過,看一看新的組織機構圖,人們會發現他其實抽到了下籤。另一位新上任的副董事長戴夫•卡爾霍恩(Dave Calhoun)接手了發展更快的基礎設施業務,包括飛機引擎、水處理以及賴斯以前任職的能源集團。與通用電氣口碑較高的媒體、金融和醫療業務相比,工業部門聯繫鬆散的各業務看起來像是一堆廢棄物。

這在某種程度上的確如此。賴斯在公司亞特蘭大辦事處接受了一次採訪,他透露出在隨後數月出售一些業務的計畫。“我們已決定(出售)個別業務,另一些也處於不同階段:有的肯定不合適,有的我們希望做些調整,還有的我們還不確定。”

但是,伊梅爾特和賴斯所制定的策略更像是複雜的管理任務,而不僅僅是大拍賣其發展緩慢的業務。首先,其它綜合大企業也在厲行精減,因而不太可能對這些出售業務感興趣。除了出售大規模完整業務,通用電氣還考慮各種各樣的方案,從撤消某些生產線到與其它公司建立外部合作夥伴關係等等。

借鑑私人股本投資者

事實上,與之最為相似的方法,是私人股本投資者在過去一兩年中,收購數十家類似實業公司時所採取的方法:以一張白紙開始,尋找可產生大量利潤的被忽視資產,規劃在適當時候的退出策略。

“有大量機會。”賴斯表示,“私人股本公司的目標就是此類公司,因為其中含有許多價值。”

在許多方面,對於世界上最大及最多樣化的公司而言,按私人股本公司方式思維並非易事。因此,賴斯和一小隊人力資源人員和金融專家正跳出常規運行體系,對手下10萬名各級雇員進行嚴格審核。

他解釋說:“當達到一定規模時,有些不足之處會被掩蓋起來,因此,如果要尋求發展,得將事情分解到最低限度。”

對通用電氣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全新觀點。自從2001年從傑克•維爾奇(Jack Welch)手中接過帥印,伊梅爾特就明確表明:其工作是不斷考察公司業務組合,儘可能最佳化股東回報,並且發現增長前景。這首先意味著撤消保險等困難業務,將企業其它部分分成兩大陣營:增長型業務和創利型業務。

區分業務的困惑

不過,最近的重組使得先前的一些區分變得模糊。針對並不多見的內部批評,賴斯解釋了新結構如何旨在糾正過去的誤解:“我們將業務分為創利型和增長型,人們的一個困惑和感覺是:創利型業務不需增長,這是根本不對的。”

區分業務的一個後果是:在不斷追求短期生產率利潤的過程中,一些需要管理遠見的業務未能受到重視。

自相矛盾的是,公司對這些創利型業務更難放手。“我們得考慮(出售業務)對盈餘流和資本的影響。”賴斯表示,“儘管增長可能不快,但這些業務是不錯的收入來源,並且回報比公司其它業務要高。”

另一個挑戰是,在通用電氣各部門中,僅有家電和燈具等最大的實業業務在消費者市場中使用公司品牌。任由其它公司使用這一具有歷史意義、家喻戶曉的品牌是一著險棋,但是如果沒有該品牌,很少有公司會願意購買業務。

儘管有上述挑戰,賴斯堅稱所有業務都在他的審核範圍之內:“我不相信有任何業務是神聖不可冒犯的。”或許這些品牌消費品業務是他所提到的合作夥伴機會?

通用電氣還迫切糾正投資者中的另一個印象,即管理層重組加劇了官僚作風和金融混亂狀況。“我們不想讓公司變得更加複雜,只希望一切更明白透徹。”

股票價格表現

然而,無法掩藏的是股票價格表現。“我們很氣憤……將我們的業績和其它高市值股票相比,我們覺得在很多方面做得不錯。”賴斯補充道,“至於業績表現為何沒有體現在股票價格上,有許多不同的內在理論:高市值股票不再受寵,人們對未來12到18個月的經濟狀態表示擔心。(不論怎樣,)市場上有一種難以捉摸的心理。”

他還提出了一個更有趣的解釋:“外界有一種本能的懷疑態度,要求我們和其它大公司加倍努力。我們贏得了人們的極大信任和信心,但以前的不良影響仍然存在:我們是大公司,而許多人曾在市場上被大公司深深刺痛。”

在這種情況下,以私有資本投資者方式行事的意義可能不僅僅在於挖掘價值,還可以向股東顯示公司為其利益著想。(鄭濤 )

來源:HR管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