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的故事

一隻胖乎乎的企鵝得意地說:“別call我,qq我!”這是眼下一張時尚海報的畫面,正在網路的世界裡輕舞飛揚。以這隻企鵝為形象的各種品牌衍生物正在新浪等知名網站的顯赫位置出售。這隻企鵝還是最多的國內網際網路紀錄保持者:擁有最多的註冊用戶數——8000萬;最高的同時線上數——180萬;最高的日廣告顯示次數——10億。你撇了撇嘴說:那不就是騰訊的oicq嗎?一個追隨者而已。

可就是這個追隨者,讓它的被追隨者icq(i seek you的縮寫,網路尋呼機)如此的頭疼,以致於打起了國際官司。因為這個追隨者已經占據了中國95%的市場,已經名列icq產品的世界第三位。這還不算,到今年年底,國內的商場裡就會上市內嵌著oicq的vcd、dvd、電視機,甚至是國外手機巨頭的新款手機。

在網際網路的瑟瑟寒冬里,騰訊的這隻企鵝卻越來越胖。如今,騰訊來錢的渠道和企鵝受熱愛程度成正比,從7月份開始,騰訊的現金流也提前“轉正”了。10月6日,廣州最繁華的商業街北京路上,一家oicq的企鵝形象專賣店開張。玩具、服裝、飾品、日用品統統都以兩隻可愛的企鵝為主題。這回,騰訊是在效仿迪斯尼了。

偶然

硬要說騰訊的創始人是個天才,還不如說是一連串偶然的集合。

oicq其實就是即時通信產品中的一種。即時通信產品最早的創始人是三個以色列青年,是他們在1996年做出來的,取名叫icq。1998年當icq註冊用戶數達到1200萬時,被aol看中,以2.87億美元的天價買走。目前icq有1億多用戶,主要市場在美洲和歐洲,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即時通信系統。而1998年的騰訊只是一個做增值服務軟體和系統集成的小公司,擁有者是五六個滿腦子創業熱情的年輕人。所有的業務利潤微薄,過著三餐不繼的窘迫日子。1999年他們做出來一套即時通信系統,投標給廣東電信,後來又送到其他好幾個地方,卻都沒被看上。懊喪之餘,幾個人瞅瞅自己辛辛苦苦孵出來的醜小鴨,捨不得丟掉。想想就放到了自己的網站上,作為給用戶的一項免費服務。這就是oicq的雛形。

當有一天,幾個人發現這套系統有100個人同時線上的時候,又驚又喜。可是隨著用戶數的增加,公司需要為這套系統投入的也越來越多了,竟占到了公司成本的一半,卻不能帶來分毫利潤。日子過得本來就緊巴巴的,哪有閒錢投入這么個奢侈的小玩意?有人主張放棄,但是最終還是沒有。

當時這種類似的產品非常多,picq、ticq、cicq、gicq,實際上都是icq的追隨者。繼騰訊推出不久,新浪也推出了新浪尋呼,搜狐、網易、雅虎都紛紛在國內市場推出類似的服務。最大的對手icq當時卻沒有中文版本。在眾多的競爭對手的包圍中,騰訊並沒有想過,有一天公司會靠著這個產品活下去。

騰訊北京公司總經理張志浩原來在中北尋呼集團總部。1999年,騰訊的董事長兼ceo馬化騰冒充工程師來到中北調試設備,因為騰訊當時還請不起工程師。在機房裡,馬化騰教給張志浩怎么用oicq。學計算機套用的張志浩敏感地感到這很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事後便慫恿中北的老總把騰訊買下來。可惜當時中北的人只當他講了個並不好笑的笑話。但是僅僅幾個月以後,騰訊開始慶幸當時沒有人願意買下自己,因為oicq的用戶數正在以他們難以置信的速度增長著,用戶增長曲線幾乎已經變成了一條陡峭的直線。他們自己都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

但是用戶數不能當飯吃,28歲的馬化騰找到銀行。可銀行從沒聽說過註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國內投資商關心的是騰訊有多少電腦,多少固定資產。馬化騰吸著涼氣說:先生,我的價值不是騰訊的現在,而是騰訊的未來。終於idg和香港盈科數碼接過了騰訊改了6個版本的商業計畫書,各投入了110萬美元,條件是騰訊在年底註冊用戶數發展到400萬。2000年上半年騰訊預計年底用戶數將達到1500萬,接著又改預計2000萬,很快又再次預計4000萬,再後來就不預計了,因為已經沒有辦法預計。

後來的事實都在表明icq很後悔,把諾大的中國市場拱手相讓。於是,icq狀告oicq侵權。騰訊是在國家工商局註冊了的,不怕!這場官司曠日持久,現在看來沒有三五年時間完不了。但是為避其鋒芒,騰訊還是暗自將oicq改成了qq,這也是網蟲們私下裡送給騰訊oicq的暱稱。改名並不能真正改變什麼,只要騰訊不出現致命的紕漏,想要爭奪騰訊的口中之食非常困難。

今天,騰訊當時難以望其項背的對手大多已經不復存在,專業經營icq的只剩下騰訊一家,新浪、網易、搜狐、雅虎等很多公司瓜分著騰訊吃剩下的5%的市場。至於勝利是怎么得來的,說出來的卻都是一些非常細微的理由。例如:騰訊為用戶設計了性格各異的彩色頭像,活的時候是彩色的、會動,而死了就變成灰色;騰訊把用戶的好友資料存放在伺服器上,無論用戶換了什麼機器,都可以輕鬆找到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換了地方,就發現自己辛苦築建的王國變得空無一人。這些細枝末節就像生活的本質:細微、平淡卻需要精心呵護。

賺錢

在技術上,騰訊是個追隨者。但是icq並沒有任何商業模式可供騰訊參考。因為賣給了aol的icq財大氣粗,並不需要拿icq來賺錢。icq只是aol為用戶提供的一項免費服務。但是騰訊不同,他們是窮人。

在oicq上做廣告賺錢是騰訊想出來的第一個辦法。騰訊是世界上第一個在icq上做廣告的。aol的icq是在騰訊推出廣告的幾個月之後才效仿的。騰訊的廣告每日10億次的顯示量和每日100萬次的點擊量是任何網站都不敢想像的。廣告商按照包月制在騰訊上做廣告,要是按照顯示或點擊次數,就沒人支付得起了。如果按日點擊量和日顯示量計,有媒體報導,目前騰訊已經成為全國網路廣告的最大載體。

打運營商的主意,是騰訊的第二個辦法。騰訊是第一家有膽量提出要和電信運營商共同運營的.com。共同運營的意思就是分錢。尋呼台是和騰訊分錢的第一個運營商。可惜是單向的,人與人的交往怎么能是單向的呢?於是,騰訊又找到了中國移動,各省移動公司態度不一。好說歹說,有幾個省移動公司勉強同意騰訊把oicq系統放進自己的機房,免費讓自己試用,但是要騰訊交主機託管費,類似火車站的行李暫存的意味。到現在,中國移動夢網業務收入的幾乎半壁江山被移動qq獨占,移動和聯通為騰訊代收的信息費,自然也就成了騰訊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品牌衍生物的代理權出讓,是騰訊的第三個主意。將近一年多前,騰訊以罕見的高價把自己那隻胖乎乎的企鵝賣給了廣州一家民營服裝公司。代理權一年一簽,除了代理權轉讓費以外,騰訊還要從銷售額的超額部分里提成。喜歡企鵝更多是出於感情經歷。很多人一進辦公室就打開oicq,一邊幹活,一邊抽空和上線的好友聊上兩句。聊出了很多故事以後,這隻天天相對的企鵝也就被賦予了很多感情。很快,全國各地都會出現統一ci的騰訊企鵝專賣店。未來電視上還可能會有企鵝主演的卡通片。

眼下,手機、家電的利潤如此微薄,不論是國外廠商還是國內廠商都希望能夠在增值服務上表現一二,紛紛上門來要和騰訊合作。而這些pc之外的終端延伸,也正是騰訊夢寐以求的新戰場。在網際網路上,除了少數收費會員用戶以外,騰訊的oicq服務基本都是免費的。而像現在按條收費還火爆異常的“qq非常男女”(類似玫瑰之約,通過移動qq的尋找給手機的主人配對)、“qq信使”等收入頗豐的業務都需要藉助新的終端形式。可以想像,如果oicq事先內嵌在手機和家電里,將會出現什麼樣的場面。隨著qq的普及和溝通方式的多樣性,騰訊的未來留給人們太多的想像空間。

恐懼

騰訊現在不缺錢用,除非他們想大規模擴張。目前他們有86人,據說已經沒有當初20多人的時候效率高了。到目前為止,他們只吸納了前述的兩筆風險投資,一共220萬美元。錢不是白拿的,騰訊卻固執地堅持一個原則:不能控股,不能插手經營。所以,他們不能隨便要人家的錢,要自己一步步想明白了,再慢慢自己滾大。

但是騰訊是需要擴大規模的,而擴大規模當然需要錢。騰訊在用錢上一直非常節制,不管是.com比賽燒錢的時候,還是網際網路銀根緊縮的現在,騰訊幾乎從來不做付費的廣告;所有的用費申請,都必須以10倍回報的承諾做前提;騰訊的員工上班時都吊在oicq上面,因為總部與各地的分公司之間的業務聯繫全靠oicq,騰訊公司的電話不能打長途。

但是要維護一個高達180萬人同時線上的系統,騰訊要承擔的實際是電信級的運營。每天新增註冊用戶數80萬,這個瘋狂的數字使騰訊每一周就需要投入一台雙cpu、1g記憶體的伺服器,價值7萬多元。再加上租用頻寬和其他的硬體成本,每個月都需要幾百萬元的成本投入。這巨大的成本已經迫使騰訊拒絕網際網路上的免費註冊。自從今年年初和移動開通了移動qq,騰訊乘機把用戶註冊改成了通過手機和168聲訊台註冊,分別按0.5元/分鐘和0.8元/分鐘收費。

而騰訊目前面臨的是遍布暗礁的大海。最可怕的對手不是aol的icq,而是捆綁在windows 里的微軟的msn和後來的windows messager(windows 使者)。這兩者並不是一個東東,後者包藏著更大的野心和殺機。msn非常類似oicq,是純粹的即時通信系統。而windows 使者則是微軟為各種即時通信技術搭建的統一平台,任何其他公司都可以用這個平台開發自己的產品和套用。這個大手筆的軟體是個綜合通訊中心,既能傳文字,也能傳聲音和視頻,oicq的功能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微軟現在只是還不願意拿出來揮舞。但專家分析,微軟正在尋求改變即時通信市場格局的辦法,而且它真正想要的絕不僅僅是oicq占據的那一塊疆土。微軟的.net戰略就是要開發出internet的作業系統,使得全球所有電子信息交流都由微軟的系統來支持。

現在,騰訊還有資本在一片討伐聲中拒絕免費用戶註冊。但是,如果騰訊不能讓自己的產品有別於對手,不能一直保持自己的新鮮、親和、創意,那么msn完全有可能在中文即時通信領域笑到最後。因為用戶遷移的成本雖然很大,但是如果對手是深諳捆綁銷售策略的微軟,再加上騰訊的一點疏漏和一點利慾之心,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也許這一切也會改變得像當初騰訊擊敗對手時一樣迅速而莫名其妙。

來源:世界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