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時代:老字號如何與網際網路資源整合

“比如,她們可能會集中在周末或平日晚上的某個時間段購買,商家應據此調整推廣的周期。在此基礎上,企業在商品的宣傳點上要儘量打動到目標人群。以某個保健品為例,其官網上強調的並不是它養生滋補的功效,而是將其作為美白組合、防曬組合去推,以達到吸引女性眼球的目的。”

進一步說,這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據悉,五芳齋去年剛上線時,僅僅將端午禮盒的照片往淘寶上一擺,配上一個“相當官方”的標題,便算完成了頁面的設計。事實上,僅做到這些遠遠不夠。“首先,標題里應該把產品有多少克、幾種口味都寫清楚,不要讓消費者去猜;第二,圖片需要怎么去拍,怎樣通過細節讓圖片激起人們的食慾,都需要不斷地完善。”連蘭香稱。

在徐滬初看來,每個產品都有自身的定位,企業首先要搞清楚“產品的定位是什麼,想賣給誰”。“網購人群大都比較年輕,但這些年輕人不一定都是你的目標客戶,這其中也要從收入、文化程度、地域等方面進行細分。確定了產品的消費群後,才能根據人群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行銷。”

精準的推廣是一方面,銷售人員的主動導購亦十分關鍵。在全聚德官方商城,銷售人員正試圖將被動的解答問題轉變為主動行銷。“我們會了解顧客的購買用途,是自己吃還是送人?送人的話希望達到怎樣的效果?顧客的預算又是多少?根據這些信息,銷售人員會進行相關的推薦,儘量做到定製化服務。”鍾莉表示。

初步摸清網購人群的喜好後,全聚德和五芳齋開始針對網民的不同需求點,逐漸推出網路專供產品。在烤鴨之外,全聚德已陸續上線了不少休閒食品;而在今年端午節,五芳齋為電子商務渠道專門提供了7款專供產品,並為這些禮盒設計了綠葉系列的環保包裝。據悉,這款產品在節日期間銷售了20萬袋。

對老字號品牌而言,電子商務無疑提供了一條與消費者溝通的全新行銷渠道。但畢竟,它們在網際網路方面的探索才剛剛開始。要重建的絕不僅僅是前台的品牌行銷與價格體系。對它們而言,在老字號招牌背後看不見的供應鏈體系,往往更加複雜。

後台的煩惱

以五芳齋為例,公司做網購的最大門檻在於“季節性太強”,無論是端午、中秋還是春節,爆發性的訂單增長讓目前僅二十多人的電子商務團隊捉襟見肘。“去年,五芳齋在端午旺季前20多天才入駐淘寶,對網際網路的整個經驗是不足的,”連蘭香稱,“公司後台的服務能力根本跟不上出貨速度,系統相當於癱瘓掉了。”

胡天惠依然記得當時的情形。去年端午期間,五芳齋每天的網路銷售額都達到十幾萬元,“每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12點都有打不完的單子,以至於我們已經不敢接單了。”與此同時,區區幾個客服人員根本無法應付買家的詢問,這使公司每天都會接到不少的投訴,而其中很多投訴又來不及反應和處理。

儘管如此,五芳齋去年端午期間的網路銷售額依然達到200萬元,遠遠超過了預期。此後,公司便開始組織客服培訓,並形成了固定的與買家打交道的用語。

完善了客服流程後,到了去年中秋,問題又跟著來了:這一次,五芳齋發現自身的後台軟體跟不上訂單處理的速度,“淘寶單子刷新得太慢”。於是,公司重新購買了一套系統,大大加快了打單速度。與此同時,五芳齋開始從一些學校臨時招聘客服人員,來調整淡旺季的人員配備。今年春節上馬新系統後,訂單與客服問題解決了,可物流問題又帶來了新的困擾。“快遞公司的發貨速度太慢,造成許多客戶不停詢問,不停催單。”

胡天惠對此顯得頗為無奈。“節日期間快遞公司的客服態度很差,很少管你。此外,很多產品從我們這兒發貨出去的時候稱重是準確的,到了客戶那兒會發現貨變少了。更嚴重的是,我們的商品到了消費者那裡,外面的包裝袋都被換掉了。”

在王永波看來,快遞公司的問題很多,這也是當下限制五芳齋線上生意發展的一大瓶頸。除此之外,對網路銷量的預估不準是公司遇到的另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