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新趨勢:求穩重於求薪

最近,記者從一些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大型招聘會上了解到,在今年求職的大學生中,懷有“趨穩不趨薪”心態的畢業生日益增多。很多畢業生在求職時不再單純追求高薪水、高待遇,而是更加關注工作的穩定性以及企業文化等其他因素,具備品牌實力的企業再度成為高校畢業生們的求職首選。

過去,不少企業都會以高薪來吸引“優才”,如今面對這一轉變,在招聘策略上會做出什麼相應的調整?畢業生又該如何突出重圍?

實錄:

為高薪淪為“殺豬佬”

對於不少高校畢業生來說,同學朋友間“曬工資”的舉動是不可避免的事。在同學之間互通就業信息時,很少人真正去了解別人正在做什麼,很多時候由始至終相互打探的都是一個“數字”。去年畢業的小鍾告訴記者,他剛畢業時壓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那些找到工作的同學工資都很高”,這使得自己心裡的標準值也在上升。出於不服輸和攀比的心態,小鍾在應聘時總會不自覺地更看重“工資”這一項。

畢業於食品質量檢測專業的他,曾為了一份看似不錯的薪水,選擇了既位置偏遠、專業也不對口的工作。“結果乾的都是粗活,每天都和死豬打交道,看上去就像一個殺豬佬,完全不符合我的職業規劃。”小鍾說。經過一番考慮,最後他還是決定辭去那份高薪的工作,而重新選擇了一份工資平平,而企業背景更過硬、職業前景更廣闊的職業。

“入錯行和嫁錯郎一樣可悲,我剛進入社會,既希望能夠賺大錢,又希望能在事業上大展拳腳,在一番權衡之後,還是覺得就目前而言,職業發展比薪水更重要。”他感悟道。

月薪VS品牌實力

孰輕孰重?

由於缺少正確的社會輿論引導,在經濟壓力下,有些畢業生心情浮躁。如頻頻出現的“各大院校畢業生薪水排名”,使畢業生偏離了正確的就業價值觀,導致很多人盲目以“月薪數字”作為主要判斷,看重的只是數字。

百伯網資深職場專家、全國銷售運營總監禹林娜認為,這種風氣著實害了僱主,也害了畢業生。因為進校做校園招聘的企業大都是具有500人以上規模的、對校園人才需求量較大的企業。這些僱主都有較為正規的內部薪酬體系,需要考慮校園招聘與企業內部薪資體系的接軌,一些誤導性的言論其實是對畢業生不負責任的表現。

如今,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情況在慢慢發生改變。在一些年度僱主調查中可以發現,企業文化、職業發展和品牌實力均超過薪酬福利成為大學生理想僱主的重要因素。禹林娜也介紹,在今年校園招聘中,百伯網針對學生做了一項調研,在未提及就業考慮因素的情況下,學生點擊率最高的幾個要素是:行業、業內知名品牌的公司以及從事的工作內容。很多學生表示,看重知名品牌企業其實是考慮到個人就業的長期發展,一般來說,品牌知名度高的企業都有完善的培訓體系及人才晉升通道,正所謂30歲之前掙的是30歲之後掙錢的資本,學生看重的是“品牌實力”所帶來的個人發展的附加價值。

高薪誠可貴 穩定價更高

雖然畢業生人數較多,但這幾年企業的“人才爭奪戰”也愈演愈烈。“各大企業爭相早進校,早簽OFFER,為的就是早日‘圈地’心裡踏實,結果很多企業最終的學生違約率高達40%,有些企業的人力資源部無奈戲稱,收取學生違約金的錢都可以支撐校園招聘的一半費用了。” 禹林娜說。

事實上,招聘活動也是一場“市場行銷”,售賣的是企業和職位,而求職者就是消費者,消費者是否埋單也取決於賣方所提供的是否與需求匹配,因此了解需求就尤為重要。“穩定”而今對於不少求職者來說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不可缺少的求職條件。公務員的“獨木橋”永遠有人願意去擠,而一些品牌知名度高、稍有歷史沉澱的企業,更加成為畢業生們的就業首選。

禹林娜認為,“金融危機後遺症”使求職者更加理性。此前有一些大學生在經濟狀況不好時過五關斬六將,好不容易拿到了外資企業的高薪OFFER,入職前卻接到通知被延期或取消OFFER,雖然拿到了不菲的違約金,但對於準備進入職場的畢業生來說,也算是不小的打擊。加之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裁員風波使人們對跨國企業失去安全感,隨時可能的失業對職業發展而言,蘊藏著很大的風險。與此同時,很多大型國有企業頻頻向校園拋出橄欖枝,這些具備品牌實力的企業,既未大幅裁員,招聘量又有增無減,堅定了大家對國有企業的信心。“通過幾年的印證,不少優秀的學子在國有企業已成為核心骨幹,成績斐然,如此良性循環使學生更看好品牌知名度高、快速發展的國有企業,這也屬合情合理。”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