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範文



第三部分 職業選擇

就業不僅僅是對職業的選擇,也是個人對將來人生道路和生存方式的選擇。我之所以選擇了計算機通信專業,是因為我在選擇策略上注意到了以下四個方面:

(一)從客觀現實出發。職業選擇必須從現實出發。首先要將個人的職業意願、自身素質與能力結合起來,加以充分地考慮,估計一下自己能否勝任某項職業的要求,認真評價個人職業意願的可能性,即進行準確的自我評價和定位。其次對職業崗位空缺與需求作出客觀分析。

(二)比較鑑別。在職業和就業者之間進行比較,將職業對人的要求具體化,比如教師職業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藝術工作者要求有豐富的創作力等等。其次在選出的多種職業目標中進行比較。自己的條件可能適合好幾種職業,應當選出那些更符合條件的,更符合自己特長和專業發展的,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的職業。再次將職業提出的各種條件進行比較。因為人事某種職業所需要的各種條件是有主次的,每個人進行職業定向時也是考慮多方面的,所以當個人的素質符合某種職業的主要條件時,職業選擇就比較容易成功。

(三)揚長避短。在選擇職業時,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長處是什麼、短處是什麼。一般來講,當職業與個人的理想、愛好、個性特點、專業特長最接近時,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容易激發出來。因此,在選擇職業時如果充分考慮到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專長,有待於個人全面發展等因素,走上工作崗位後,才有可能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當作一件愉快事情去做,才能卓有成效地開創未來。

(四)適時調整。依據以上三個策略,有的人可能當時的選擇是對的,後來情況發生變化,還有的人在選擇時考慮不夠全面,在實踐中行不通,這就要依據新的情況,適時調整,慎重地進行新的選擇,以實現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方案,適時調整的引申含義是:對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單位和職業,如果不能一步到位,可以採取打好基礎、抓住機會、分步躍進、逐漸逼近的策略。作為大學畢業生,應該樹立有所作為的思想,如果客觀現實條件不具備,就應該適時調整,創造時機使條件成熟

一)思想政治及道德素質方面: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奮鬥觀、創業觀,堅持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定期遞交對黨的章程的學習、認識及實踐,以及自己的言、行、感受,爭取早日通過審核,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黨團活動。

二)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方面:適時參加社會調查活動。適時參加安全義務獻血、植樹活動、青年志願服務活動等公益事業。
 
三)科技學術創新創業方面: 紮實學習專業技能,同時,充分利用校內圖書館、校外購書城及網路信息,開拓視野,擴展知識範圍,以此,激發、開拓思路,嘗試設計開展學術創新、科技創新。

四)文體藝術、社團活動與身心發展方面:積極參加校內外文體藝術活動、校內社團活動、演講賽、辯論賽、書畫比賽等,以此充分鍛鍊膽量、能力,展示個人風采。積極參加身體鍛鍊,每周平均出操四次,每次半小時左右。

五)技能培訓方面:雖然省二級計算機考試已經通過,但這遠遠不夠達到目標。因此,我決定本學期(即大二下半學期)參加英語四級考試和與專業有關的能力資格考試併力爭通過,大三第一學期參加英語六級考試併力爭通過,大三第二學期參加全國計算機二級考試併力爭通過。

六)學業方面:平時,無非常特殊情況絕不遲到、請假,更不準曠課,保證好學習聽講時間及學習質量。除去上課時間,應充分利用課餘時間。除去必要適可的身體鍛鍊、娛樂活動及休閒時間外,均應安心、踏實、專注地攻讀專業書籍及其它類別的實用書籍。學習時應注意預習、聽講、複習、綜合分析對比聯繫,以及所用時間比例。知識積累不僅應做到廣、博,更應做到專、精,力爭畢業時獲得優秀畢業生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