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定位:充滿智慧的選擇

前面提到的王欣就是典型的例子,不僅職業類別跨度大,而且不同城市的職業環境又有所不同,期間從事的幾項工作之間的關聯度很小,前面的職業經歷無法為整體職業發展蓄積有效的勢能。這樣,如何做好職業定位,反而更加難以選擇。

轉幾年再定方向,會造成前一段工作經歷中所學的職業技能與後面的工作毫無關聯,從而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另外,當前職場中,企業的發展面臨整體市場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創業型公司,企業本身能否經營下去,都存在很大的疑問,職場新人進入創業型公司,其職業風險自然有增無減。劉萱在畢業後進入一個新辦不久的企業做策劃專員,沒想到不到半年,企業就倒閉了。飽嘗由於專業技能的短板而被大公司拒之門外的尷尬,承受著失業三個月逐漸浮現的大城市生存壓力,她只好勉強進入另一家小公司做業務員,然而同樣半年時間不到,這家公司便處於無法支付員工薪酬的狀態。面臨再次失業,劉萱更加迷茫了。

不僅如此,職場新人在某些企業中,還容易出現對企業文化的不適應而造成職場不適症。高強在某IT企業擔任電話銷售,該公司文化為明顯的狼道文化,對員工的業績要求非常嚴格苛刻,每天規定高強必須打出80個電話,每次電話與客戶溝通不低於5分鐘,同時規定一系列的溝通內容上的績效要求。高強每月為完成崗位業績指標,經常加班工作,沒多久就患上了嚴重的咽喉炎,無奈之下只好轉換部門。新的崗位全新的職業技能要求,高強不得不從零開始積累。

對各類職業職業特徵的不了解、對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的不了解、加上職場中不同的企業形態中的不穩定性和企業文化的衝擊,造成職場新人為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而頻繁轉換工作,而這些職業行為往往不具備關聯性,難以為職業發展蓄積有效的勢能。事實上,很多職場新人,儘管在職場上,經歷不同的職業類型之後,更加難以選擇自己的職業方向,做出準確的職業定位。而留給自己的,卻是累累傷痕。

職業定位:充滿智慧的選擇

職場新人的前身是大學校園裡的學生。學生在從繁忙的高三生活轉向較為輕鬆的大學生活的時候,會有個比較明顯的落差。他們需要面臨對時間的管理、對人際關係的應對等全新的命題。所以,普遍的大一學生會感覺到空虛、迷茫,失去方向。逐漸地,整個大學生活被戀愛、遊戲、娛樂等占據,而逐漸忽視了職業技能的提升,所以在大四的時候,面臨就業壓力而疲態凸現。

為逃避就業壓力而盲目考研一度成為一股風潮、沒有具有基本的職業素質卻經常做著創業的白日夢、專業技能平庸卻夢想一畢業就月薪近萬等情況,近年來已屢見不鮮。大部分沒有做好“職前功課”的學生,在進入職場之後,就會變得被動應對職業選擇,無法做出科學的職業定位和職業規劃。

由此,科學的職業規劃,最好從大學期間就要培養職業規劃意識和職業品牌意識。職業定位,是充滿智慧的選擇,做好這樣的選擇,應該從培養職業意識開始,在大學階段就開始思索自己的職業興趣,明確自己的職業理想,有針對性地了解職場(全球品牌網)對與自己相關的職業類別的要求,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為進入職場作好準備。具體而言,銳泓曾從職業規劃的角度,在我學網就大學生如何應對大學階段的生活提出如下的建議:

大一階段:需要盡力去適應新的城市、大學生活,尋找自己管理好自己時間的方法,趕跑空虛,試圖活得充實一些。課程上,各大學會以政治課、基礎課為主,那么,何不藉此思考思考一些形而上的問題,比如人生觀、價值觀、職業理想、興趣所在等。這一階段,圖書館、社團活動、城市的購物圈、文化旅遊圈、寢室的洗涑間、報紙、網際網路等,都很適合你。

大二、大三階段:需要漸次確定自己的職業理想,這也許是一個痛苦的階段。可以多和高年級的學生、相關的老師做交流。開始有利地積累對自己走入社會所需要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技能,尋找合適的實踐平台,利用課餘時間多參與鍛鍊。在知識面擴展的同時,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以及改進方法。可以開始為自己設計相關的職業發展計畫。這一階段,實習單位、(職業技能)對口課堂、網際網路、成功人士的演講、外語培訓、技能培訓等,都比較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