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定位:充滿智慧的選擇

大四階段:需要再次明確自己的職業取向,了解相關的職業機會、掌握相關的面試技巧、力圖使自己能尋找到合適的平台。這一階段,招聘會、考研培訓、出國培訓、職業技巧網站、與經驗人士的溝通、頻繁的思考等,都是你所需要的。

研究生階段:專業領域的研究、抓住實踐平台,勇於展現自己,努力積累人脈,都是必要的。

那么,對於現在正準備進入職場的新人來說,又如何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呢?

前面講到的王欣非常熟悉這些職場新人的心態:許多新人定位的時候,並沒有從自己的專業出發,而是從社會上的“熱點”來出發,然後畢業了再繼續去學習一個自己完全不懂的行業,希望以此找到一份好工作。已經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的王欣認為在給自己定位的時候需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情況,至少需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個社會熱點是否符合你自己的興趣愛好,第二個你是否有能力在1-2年內做到熱點的高峰。如果這兩個都不成熟,那么還是不要做白日夢的好。王欣原本很想去做會計,因為她英語基礎很好,再考個CPA,應該可以拿個高薪。但她經過分析後認為,自己考這個證書至少要兩到三年,而且即使這樣,也競爭不過在財會專業有很好基礎的人。因此毅然選擇延續目前自己所學的專業,務實地去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在這個職業定位之下,她又順利地找到一家公司,所做的項目正好是自己之前一直想做而缺乏資金無法去做的。藉助合適的平台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再好不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行業都會出現佼佼者,重要的是自己是否對某個領域感興趣,並有決心專注於這個領域去提高和發展自己。

因此,科學的做好自己的職業定位。首先需要從自己曾經的夢想或目前所具備的職業基礎技能出發去尋找相應的職業類型。這期間,可以通過與專業人士之間的溝通、網際網路的資源等去獲得更多對自己有意義的資訊,消除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影響。做好基本定位之後,儘量選擇能夠支持和帶動自己在這一領域發展的職業平台(企業),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融合去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一個人的發展,中心是自己。自己如果缺乏內驅力,那么就會感覺外界的環境都是對自己的限制,而看不到擦身而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