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與成功學

最近走訪一些高中,學校領導告訴我,他們希望給學生的講座,充滿****和勵志,讓學生聽完之後,激動起來、興奮起來,然後全力以赴投入聯考。

學校領導們所說的講座,以我的理解,其實就是“成功學”勵志演講,這種演講往往現場氣氛特別濃烈,很是煽情,大家都覺得效果不錯,但不得不告訴校長們,這種“成功學”對學生的發展並沒有多大好處,如果以此作為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那更是走錯了方向。

近年來,無論是大學,還是中學,都比較流行“成功學”,有一些學校,就直接把成功學導師引進校園給學生講課,一項調查顯示,高三學生閱讀的書目,有四成左右的學生填寫的是小清新的青春讀物或是流行的成功學讀物,而北大教授鄭也夫在最近的一次訪談活動中提到,“面對一個生命,應當消極一點,保守主義一點,亞當斯密一點,洛克一點,而不要太凱爾斯,別太gdp,別太成功學,別太哈佛女孩。”這是對眼下流行的“成功學”的清醒反思。

重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被大中學校提上議事日程,但對於何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很多學校並不了解,他們理解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是“成功學”勵志,這不但使教育效果突出——通常講座都是“激情四溢”,又可以把學生的熱情,集中到追求“成功”上,符合學校的辦學目標。這符合功利的教育價值取向,卻背離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學生有用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教育學生理性,而非盲目的追求某個目標;是引導學生做適合自己的規劃,而不是追求他人眼中的成功。這要求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老師富有理性,教給學生做規劃的科學的方法,要有清晰的邏輯思維,而不是“成功”目標下的顛三倒四。

這也是職業生涯規劃不被學校待見的原因。成功學告訴高三學生,再奮鬥多少天,**上名校,就獲得一生最大的成功;而職業規劃告訴學生,上大學,只是獲得一個學習的機會,並不是求學的終點。成功學告訴學生,努力會使自己成為人上人,享受特權、不一樣的生活,而職業規劃告訴學生,努力使自己成為最好的自己,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要尊重他人、包容差異;成功學告訴學生,獲得成功可以不擇手段,你可以複製他人的成功,而職業規劃告訴學生,任何規劃的前提是遵紀守法,每個人有不同的個性,要走屬於自己的路;成功學告訴學生,金錢和財富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誌,職業規劃則告訴學生,不要被金錢和財富迷住了雙眼。

與目前的辦學目標對照,成功學顯然更受學校歡迎,這直接服務於學校“育分”的功能、也滿足大家“上名校”,今後升官發財的“心愿”,但這種教育是有害的,有學生真以為上名學之後就成功了,於是不再努力,大一多門功課不及格,被退學回家;有的學生上大學後才發現,大學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於是十分失落,迷失方向;有的則為“成功”不擇手段,包括在**場上****,在大學裡習得“潛規則”,近年來,一些“成功學”導師紛紛曝出學歷、經歷造假的醜聞,還有的違法犯罪,可對於“成功學”的追捧一點也沒減少,“成功學”的幽靈一直盤鏇在校園。

成功學的流行,不是說學校重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恰恰相反,這表明學校沒有真正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引導學生認識職業、認識自我、確定適合自己的目標、要為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而成功學則把職業分為三六九等,認為只有做某些職業才成功,其餘的則不成功;讓學生沒有自我,而是盲目跟從,用成功學來代替職業生涯規劃,將給學生錯誤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這是必須警惕的。

其實,不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選擇極為功利的成功學,其他一些教育,比如感恩教育,也選擇極為煽情的大型活動,這都暴露出教育者的功利,忘記了教育需要潤物細無聲的長期薰陶。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既是生活教育,也是說理教育、公民教育,讓學生培養起健康的意識、掌握科學的方法,比點燃一時的****重要得多。要讓這些教育能在學校落地,需要學校擺脫功利追求,關注每個受教育個體的發展,這需要兩方面努力,一是給學校辦學自主空間,不以分數、文憑論英雄,二是教育家治校,懂得按教育規律對學生進行教育,而不是以教育為名卻給學生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