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職業規劃用腦更要用心

許智偉是媒體圈、娛樂圈以及商圈的名人,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換來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他認為,要想實現自己宏偉的職業藍圖,年輕人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的走下去。

確立一個長遠的目標

在許智偉的職業生涯中,夢想開始的地方追溯在哪裡呢?回想1980年代,許智偉邁入社會的第一步,讓他記憶猶深的是當初的第一個選擇。當時畢業的時候,擺在他面前的有三份工作,最終他選擇了和消費者關係最親密的百貨商場的工作。

在這個工作開始的時候,他同時開始給自己制定了一個五年的規劃,就是到23歲的時候,能夠自己創立一個玩具公司。

五年的百貨商場的工作,讓許智偉積累了諸多的有關洞悉消費者消費心理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也讓他更加明確了自己的路子,那就是做讓消費者喜歡的有意義的事情。

職業規劃大致的步驟:

職業規劃大致可以簡單的分為四步——“覺知(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知己(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環境認知(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與機遇,找出合適的職業)——行動(為了達到目的採取具體的行動)”;

用“喜歡人或物”與“喜歡數據或觀念”,可以把人的職業興趣分為四類,網友可以自行測試並發現適合自己的工作;

一般來說人格測評的準確率在60%以上即可用,在測評時參與者不要過多思考,憑直覺給出答案即可,這樣可以提高準確率,要重點針對測評與自身吻合的地方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

自身與職業的契合是一個連續的探索過程,很少有完全不吻合的情況,建議在目前的崗位上發掘機會,擴大契合的比例,不建議不經慎重考慮的頻繁跳槽;

人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核心使命,0-14歲是成長期,15-24歲是探索期,25-44歲是建立期,45-64歲是維持期,65歲之後為退休期,最好在探索期能做多種嘗試,這樣便於今後的職業發展;

職業規劃的具體實施:

1、職業規劃的第一步,就是要知道“我能做什麼”。

其實除非你還在國中高中階段,否則你“能做什麼”已經非常有局限性了。 (當然我也強烈建議在國中高中階段開展職業規劃課程,我們在聯考的時候都是亂選專業的),首先是跟你的專業相關的(已工作的就是跟你工作經驗相關的),先不用太多想跨界跨專業的問題,先老老實實想“能做什麼”。

從豆油我的claire來說,她的方向很明確,marketing 方向,除非她的興趣是在科研、人力資源、財務方面的(這也不是不可以,不過需要累積這方面的經驗),那就進入了第二步

2、職業規劃的第二步,就是要知道“這個職業的路徑是什麼”

職業路徑,顧名思義,就是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是什麼軌跡。例如諮詢公司的話,入門級是analyst , 1-2年後升associate , 2-3年 manager , 3-5年 senior manager ,3-5年 partner ,最後可能是資深合伙人,投行也差不多是這樣,不過行業不同,公司不同,頭銜名稱可能會不同,但差不多這個職位的技能要求是差不多的。

市場行銷的話, 一般的市場行銷人員,然後是行銷部經理,然後是行銷總監,然後可能是ceo,也可能是集團行銷總監——等等。

知道這個路徑,不僅僅是簡單的名詞,要知道進入每一個職位的大約時間,需要的能力。包括不同的行業中有不同的路徑。 (例如快消行業的行銷部門勢力一般比較大,但高科技行業就是研發部門勢力大了。例如大客戶行銷和終端用戶行銷所需的技能也不一樣)

這些資料,一般網上可以查到,但都比較簡單。還是比較建議與業內人士有交流,這方面可以去尋找前幾年畢業的在這個行業就職的師兄師姐,在職的話找資深的朋友問啊,或者宣講會的時候抓住目標公司的人猛問啊,或者發動親戚朋友找這方面的人吃飯啊。

3、職業規劃的第三步,要知道“做這個職位的人都在幹嘛”

其實在第二步已經講了,除了要知道這個職業路徑是怎樣的,還要了解具體這個職位的人都在乾什麼,需要什麼具體的技能。

在這個階段,除了跟第二步講的一樣,找業內人士吃飯喝酒泡吧(反正無所不用其極吧)套取內部資料的同時,就可以對照自身的能力,找差距找不足,然後進入下一步了

4、職業規劃的第四步,“我還能再做些什麼”

如果第二第三步做得好的話,這時候其實你應該很明白自己的差距了。 其實這時候你也很明白hr會要求你些什麼了。

學校學的跟公司要的其實有很大的差距。其實對於claire來說,hr並不一定真正要求你要有實習經歷(不過有大公司實習經歷確實非常有用,來得及的話快去找個吧),hr要求的實際上是你真正的marketing實踐能力。那這就可以通過其它方式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