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新材料作文審題”教案

“聯考新材料作文審題”教案 

江蘇省華羅庚中學 崔國明 

【授課時間】 

2007年3月16日(星期五)上午第三節 

【授課學校】 

金壇市第四中學高三(1)班 

【聽課範圍】 

①常州市高中語文教育崔國明名教師工作室成員 

②金壇市教研室語文教研員、金壇市高三語文學科指導小組成員、金壇市各高中部分高三語文教師 

( 整理)

【考點解說】 

新材料作文顧名思義是在材料作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作文樣式,這種命題形式從本質上講,是材料作文,但是從表現形式上講,又是話題作文;它給定材料,但不給定話題,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樣“過死”,也不像話題作文那樣“過寬”。它既繼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優點,又彌補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如下圖所示: 

本質:材料作文 —— 講究審題 

新材料作文 

形式:話題作文 —— 體現開放 

材料作文 ———————————————— 話題作文 

新材料作文 

【審題原則與方法】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要“三性四清”。“三性”為審題的原則,“四清”為審題的方法。 

1.整體性原則:新出來作文的審題要有全局意識,要從材料的整體著眼,不能糾纏局部的細節,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偏題走題現象。 

2.多向性原則:一般來說,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蘊涵的觀點並不是唯一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要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 

3.篩選性原則:因為我們從材料中獲得的觀點具有多樣性,因此,在進入寫作時對所得到的觀點還要進行適當的篩選。篩選的原則: 

①服從材料的整體;②觀點可能比較新穎;③自己有話可說。 

1.理清對象: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到兩個甚至兩個以上對象,這幾個對象之間並無明顯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並列的關係。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每一個對象都可以提煉出至少一個觀點。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但這幾個對象並不是並列的關係,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們在審題時就應該分清主次,從主要對象入手進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對象,否則有可能出現偏題現象。 

3.辨清關係: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而且這幾個對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繫,審題時一定要辨析清楚這幾個對象間的可能存在的關係。 

4.析清含義:有些材料蘊涵比喻或哲理,審題時我們首先應該認真分析,仔細揣摩,從而揭示出材料所蘊涵的意義或道理,並以此作為立論的根據。 

【典型引路】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國聯考作文題) 

一隻老鷹從鷲峰頂上俯衝下來,將一隻小羊抓走了。 

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於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衝姿勢拚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俯衝下來,撲到一隻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隻什麼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過程分析】 

本材料的“主角”是“烏鴉”,而不是“老鷹”。 

面對“烏鴉”的行為,涉及到“牧羊人”和“孩子”兩種不同的評價。 

①盲目模仿 

②缺乏自知之明 

牧羊人 “忘了自己叫什麼” 

③一味好高騖遠 

④聰明反被聰明誤 

烏鴉 

①向強者學習,理應得到鼓勵 

②“東施效顰”未嘗不可 

孩子“它也很可愛” 

③有一種拚命追求的精神 

④模仿是創新的基礎 

【熱身訓練】 

1.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半個多世紀前,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並常用來教育學生的一句名言佳句是:“假使你有兩塊麵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這句話是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說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嗎?當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蔥綠與鵝黃時,你會有一種特別愉快、特別舒暢的感覺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過程分析】 

材料中“假使你有兩塊麵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是一個比喻,富有含義。 

“麵包”是用來吃的,維持身體的需要。擁有麵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質生活; 

“水仙”是用來看的,讓人精神愉悅。擁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①為什麼“用一塊而不是兩塊去換”?這說明物質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礎。 

②吃一塊麵包,用另一塊去換水仙,這說明人在擁有了一定的物質生活後,還要有高質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滿足了一定的物質生活之後,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2.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把堅實的鎖掛在門上,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啪”的一聲鎖開了。鐵棒好奇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么大的力氣也打不開,你卻輕而易舉就把他弄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鎖、鑰匙、鐵棒都有象徵意義。請你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繫實際,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過程分析】 

材料中的“鎖”“鑰匙”“鐵棒”都運用了比喻,都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鎖”比喻為問題、矛盾;“鑰匙”和“鐵棒”比喻為兩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鑰匙——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說明做任何事情必須以了解為基礎,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的規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②鐵棒——費了那么大的力氣也打不開——說明做事不講究方法,一味蠻幹。所以,做事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就會事半功倍;一味蠻幹,只會把事情辦糟。 

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盲子過涸溪,失墜,兩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墜深淵。過者告曰:“無怖,第放下即實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長號。久之,手憊,失手墜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實地,何久自苦耶。” 

請你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繫實際,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過程分析】 

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對他的態度是諷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這樣理解的基礎就可以得出“第放下即實地”、“學會放手、敢於放手”、“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等立意及命題了。 

如果從“過者”的角度,得出“幫人要幫到底”的立意,或者從“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於聽從勸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適。前者雖然可以說通,但“過者”是次要人物,著眼於他就不得主旨,沒有做到“整體把握”;後者從邏輯上講屬“推不出”,是沒有“吃透材料”。 

4.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拳王阿里33歲那年與挑戰者弗雷澤進行第3次較量。在進行到第14回合時,阿里已筋疲力盡,幾乎再無絲毫力氣迎戰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拚命堅持著,因為他心裡知道,對方肯定和自己一樣,如果在精神上壓倒對方,就有勝出的可能。於是他竭力保持堅毅的表情和永不低頭的氣勢,雙目如電,令弗雷澤不寒而慄,以為阿里還存有旺盛的體力,阿里的教練發現弗雷澤已有放棄的念頭,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頑強地堅持著,果然在關鍵時刻,對手認輸了。衛冕成功的阿里還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雙腿無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澤見此情景,如遭雷擊,並為此抱憾終生。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過程分析】 

抓關鍵字句:根據材料中的“拚命堅持”“精神上壓倒對方”“保持堅毅的表情和永不低頭的氣勢”“更加頑強地堅持著”等詞句,可以有下面的立意:“堅持就是勝利”,這是最簡單的著想,同時也容易人云亦云;“堅持,便要在精神上壓倒對方(困難或敵人)”,“振作精神便能頑強堅持”,這兩種立意便有點不簡單了。 

從對象分析: 

從弗雷澤的角度立意:“本是旗鼓相當,但一念之間的放棄意味著失敗”。 

結合兩個人的角度來立意:“勝利與失敗原來是近鄰,就在於堅持還是放棄”。 

5.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老一小兩個人同時在沙漠裡種胡楊樹。年輕人待樹苗成活以後,每隔三天就要來給它澆水,而老人一等到樹苗成活以後,就來得很少;即使來了,也只是把被風颳倒的樹苗扶一扶,不澆一點水。轉眼幾年過去了,胡楊樹都長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颳起了沙塵暴,第二天風停後,兩人驚訝地發現,年輕人種的胡楊幾乎全被風颳倒了,有的甚至連根拔起;而老人種的樹,只是被風吹折了一些樹枝,吹掉了一些樹葉。年輕人很詫異,問起原因,老人道:“你經常給樹澆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處扎。如把樹載活以後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們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這么深的根,這些樹怎能輕易被風颳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了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過程分析】 

材料涉及到“老人“”年輕人“”胡楊樹“等幾個對象。 

①從“老人種的胡楊在沙塵暴後無礙“這一點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養方面,一定要有科學的方法、長遠的眼光。 

②從“年輕人種的胡楊在沙塵暴後全被風颳倒“這一點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一味關心愛護有可能會貽誤被關愛者的一生。 

③從“胡楊樹如何才能抵擋沙塵暴“這一點上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逆境成才、順境可能會使生命變得脆弱、要夯實基礎。 

6.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個人有一張出色的由黑檀木製成的弓。他用這張弓射的又遠又準,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細觀察它時,說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觀毫不出色,真可惜!——不過這是可以補救的!”他思忖:“我去請最優秀的藝術家在弓上雕一些圖畫。”於是他請藝術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獵圖。 

“還有什麼比一幅行獵圖更適合這張弓的呢!”這個人充滿了喜悅,“你正應配有這種裝飾,我親愛的弓!”說著,他就試了試;他拉緊了弓,弓卻斷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了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 整理)

【過程分析】 

弓為什麼會斷?原因在於獵人完全根據個人喜好、過分看中了弓的外表。因此: 

①人們往往憑自己的主觀好惡來判斷或行動,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 

②重外表而輕內在,將會貽害無窮; 

③任何事物都會有殘缺,不必事事苛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