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聯考語文圍題之材料作文

2007年聯考語文圍題之材料作文 

1、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兩個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在兩個玻璃瓶里各放進5隻蒼蠅和5隻蜜蜂。然後將玻璃瓶的底部對著有亮光的一方,而將開口朝向暗的一方。過了幾個小時之後,科學家發現,5隻蒼蠅全都在玻璃瓶後端找到出路,爬了出來,而那5隻蜜蜂則全部撞死了。 

蜜蜂為什麼找不到出口?通過觀察他們發現,一是蜜蜂的經驗認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二是它們每次朝光源飛的時候都是用盡了全部力量;三是它們被撞後還是不接受教訓,爬起來後繼續撞向同一個地方;四是同伴的犧牲並不能喚醒它們,它們在尋找出口時也沒有採用互幫互助、分工合作的方法。而蒼蠅的做法與之相反。 

對這個實驗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會說蜜蜂是烈士,而蒼蠅則苟且偷生。有人說蒼蠅非常聰明,而蜜蜂有些愚蠢;有人乾脆把目前社會上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蒼蠅型”,二就是“蜜蜂型”。你的看法是怎樣的呢?請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 整理)

[提示]這則作文材料是命題者摘自近期報刊上的一個科學實驗報導。雖為實驗報導,卻頗耐人尋味。命題者以此為作文材料,意圖顯豁:一是材料內容切合中學生追新好奇的心理趨向,能一下吸引同學們的眼球,讓你“想說”、“要說”;二是材料的審題難度不大,立意點較多,容易生髮各種論點;三是材料的時代氣息較強,一反人們對兩種昆蟲的傳統倫理觀念,契合時代的開放精神。這則實驗報導與對這兩種昆蟲的傳統的道德化倫理化詮釋不同。實驗結果是一向“勤勞勇敢”,人見人愛的蜜蜂“全都撞死”,而向來“滿身齷齪”,人人唾棄的蒼蠅卻成功逃脫。材料既為我們提供了實驗的結果,又為我們分析了蜜蜂失敗的原因,意在讓我們針對“原因”生髮議論,而不是針對“結論”糾纏不清。因此,本次作文立意角度寬泛,大致可談一談為達到“成功”或“生存”,要有信念,要運用智慧,要打破傳統思想束縛,要靈活變通,要團結互助,要智勇雙全,要懂得堅持與放棄的辨證關係等。每個點可適當引申,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都是可以的。 

【精彩範文】 

生命的真諦 

當我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 

——海子《重複》 

蜜蜂失敗了,但它的精神卻在我心裡久久地沉澱下來。那份執著追求的勇氣,讓我這個涉世未深的孩子深深感動著。於是,在黑暗中,我打開一扇門,生命的陽光一道道穿透我的身體,溫柔地潤澤著一顆心,讓它懂得,原來生命的真評便是不斷的追求。 

蜜蜂在尋找生命的出口時失敗了,不僅如此,還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可是我應該看到,那一次次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就像一盞燈發出的微光,雖然不能照徹黑暗,但足以給蜜蜂們以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的信念。如果蜜蜂在碰壁之後便不再追尋。那么它雖然仍將面臨死亡,但再不會有人為它惋惜,為它讚嘆。 

每一個追求者都渴望成功,但並非每一個追求者都能成功。如果把成功比作青春的夢想。那么追求便是青春本身,只有不斷地追求,青春才會常在,蜜蜂是沒有成功卻不斷追求的人,你會不會是成功了便不再追求的人呢?我想,應該把目光放得更遠一些吧,別只看到那么一點卑微的結果,追求的價值正閃耀著智慧美麗的光澤。我們改變不了生命的長度,可我們能控制它的寬度,因為我們會在不斷追求的過程中覺得無比富足。 

抒寫幸福的海子,追尋光明的顧城,還有那康河邊的徐志摩,輕輕地誦著“輕輕地我走了……”他們用生命寫作,追求著希望與夢想,即使走不出生死的漩渦,但畢竟,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他們的名字。他們的影子。精忠報國的岳飛,激昂悲壯的屈原。曲水流觴的嵇康,在他們短暫的人生之路上,血淚澆注成泥土,讓後人踏著它繼續走完追尋的路。 

每一個人都好像是一個被咬過的蘋果,有些人缺口很大,並不是因為它沒有成功,而是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芳香。 

願每一個人都能活得無願無悔,因為至少他追求過。 

最後,以一句話興盡收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成功揭密】 

這是為蜜蜂高唱讚歌的文章。儘管材料中已經對蜜蜂型的人做出了一種價值取向上的暗示,但是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依然鋌而走險,絕處逢生,將蜜蜂的價值啟發定位於在對成功追求的執著上,其實在材料中的蜜蜂的執著,是一種頑固不化,但是人類生活很複雜,所需要的執著追求,當然也不會如蜜蜂依光而行那么簡單。所以作者在論說的過程中,始終抓住了人類生活中的執著追求。同時,在具體展開論述的時候。作者選擇的材料,無論是事理的,還是事例的,都顯出作者本身閱讀面的寬廣,這樣,論述得恣意汪洋,遊刃有餘。 

閱讀尼采的一首小詩,根據要求作文。 

處世之道 

——尼采 

別爬上山頂去, 

也別站在山腳, 

打從半高處看, 

這世界最美好。 

讀完這首詩你可能有自己的看法,你是否同意尼采的看法?你認為從哪裡看這個世界才最美好?請結合你的人生感悟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自選文體,自擬題目。所寫內容必須在題意範圍之內。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提示]本篇作文屬於材料作文,對付這種作文你首先得讀懂所引詩歌的意思。詩歌這種材料與其他材料比較起來,它留給考生更廣闊的想像空間,立意相對寬鬆一些。從本詩來看,尼采的觀點是站在山腰看這個世界最美好。但他的觀點只能代表他自己,到底在哪裡看世界最美呢?結合各自的人生經驗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本文給考生提供了巨大的寫作空間,突出了作文的開放性特點。在這首小詩中,尼采有意將世界劃分成三個高度:山腳、山腰、山頂。對這三個高度的具體含義,詩歌本身並沒有加以解說和限定,這給考生提供了更多切入生活的通道。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賦予不同的人生站位的含義。 

【立意展示】 

1、贊同站在山頂看世界:生命是有高度的,要努力攀登道德、學識、事業的高峰,達到一覽眾山小的人生高度。 

2、贊同站在山腰看世界:山頂有居高臨下、高處不勝寒的弱點,山腳有仰人鼻息、目光短淺的短處,只有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把這個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贊同站在山腳看世界:保持一種謙遜的態度站在山腳下,腳踏實地看世界。 

4、分別站在山腳、山腰、山頂看世界:多角度、多層次打量這個世界,橫看成嶺側成峰,善於變換不同的角度,世界便異彩紛呈。 

5、虛化或放棄到底在哪裡看世界:站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態。心態健康,自然能於成功的頂峰看到失敗的危機,從痛苦的山腳窺見勝利的曙光。 

【誤區指正】 

此作文題目雖然給考生留下了巨大的思維空間,但容易犯的問題是人生站位不對,哪兒都想站,結果哪兒都沒站穩。在寫文章時,貪多求全,最後陷入每個地方都淺嘗輒止的境地。對於本文在立意時,最好選對一個點,然後小切口,深分析。 

【精彩範文】 

唱響生命 

荒原野徑,厲風過處,滿目蒼涼。高處,風景宜人,但不勝寒。 

踏著歷史小徑,屈原背負著他的抱負,惦念著他的美人,從容不迫。他站在人煙稀少的高處,平靜如水的心撩動了整片風景。風過衣襟飛揚,孤傲的背影將他遺棄在歷史的巔峰。 

他透徹,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段景致,而他只是站在景致外的景致來欣賞這虛空的塵世,高不再是一段距離,而是一種心境,一種滄桑,一段歷史堆積出來的滿目瘡痍。 

踏著久違的蒼涼,心際拂過一層煙雲。如冬日般溫度殷紅的血自傷口處潺潺流出。為了一位才子,竟悲壯如此?殘白的天際快要映出一片黑夜,無奈的長嘆永遠逃離不了那冰冷的封印,惡魔般的幻境窮迫不捨,絕望獨自浮上心頭。在非雲非霧非雨的竹澗閣樓邊,瀟灑桀驁的身影永遠令人迷惑。嵇康,一位優雅的隱士,洞徹世事的才子用靈魂演奏著時代的華章。 

那片未經塵世污濁的心境被幽深寂寞的山澗保護著。他的思想,他的覺悟隨著曼妙的琴音在花蕊間縈繞。這高幽空明的山澗竹林是他思想的全部。高,已不只在官場中,而是心靈思想的高度,只是無奈的命運將他埋葬在他有高度里,只是在山水竹邊,在竹澗焚香的溪邊仍然孤傲著。天依舊殘白,梅依舊高雅,林依舊幽深,只是缺了他,更添了一分神往,多了一分清雅,綠竹樓旁,仍可見雪白的花綻放出他殷紅的血。 

老子逍遙,只留《道德經》而駕車隱去,集氣於一生,尤顯突兀。他的淡定,注定他站在思想頂峰,觀望滄桑的塵世,死一般的沉寂封鎖了沉沉殺氣,他淡然的笑容久久響徹,穿越時空。清傲的清蓮居士,幽怨憤懣的子美,飽經滄桑的蘇子,何常不為那高處而心寒,但那不是錯誤,歷史決定了一種高處,於是他們從容不迫。他們背後的蒼涼被一種叫“高潔”的東西封殺。 

山仍然挺拔,為了永恆;水依舊奔赴,為了幻滅。山水的對話冰封了寒冬的沉默。有一老者,拋出不絲之竿,以山的管弦問候水的歌喉,獨釣寒江。在這前後,我隱約瞅見殘白的兩個字:高度。 

【成功揭密】對高度的理解,作者另闢蹊徑。高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段距離,而是一種心境,一種滄桑。全文先後寫了屈原、嵇康、老聃、呂尚等歷史人物,用他們的選擇,用他們的追求詮釋了什麼叫人生高度。但構思只處在發散階段,還未能聚合在一個階段——集中一點寫高度,未能真正將四者統一到某個特指的高度上來,這是本文的一大遺憾。得分:19+18+18=55 

曲徑通幽 

倦然,攜一獨枝入山,清晨的空氣清新吸人,一縷陽光慵懶地撒下來。每一處都氤氳著自然的氣息,無限熨帖,又無限愜意。 

人生就是一杯味道濃烈的白蘭地,熱情醇厚給你支撐的力量。山,望之彌高,總會在不經意的轉角給你驚喜,無異於“落崖驚風,朝暾夕日”,寧願守著一過寂寞,也不要世襲隆重的庸俗,情緒是很微妙的東西,指引著你開啟自己內心的潛力。 

沿山拾階,道路兩旁芳草萋萋,更兼有落英繽紛,以為誤闖了桃花源,乃驚於此山的別有洞天。原來山腳也有一派生機和魅力,無限生命的躍動,那陽光無阻隔無間隙地傾灑熱情,實際上,山腳的世界同樣洋溢著自由和奔放。 

越往上走越青年了吧!偶爾,幾聲鳥鳴也會驚嚇到整座山的靜謐,陽光溫柔地從樹葉縫裡瀉下,撫摸著已經熟透的春光,石階的縫隙間充滿了細細柔柔的嫩草,柔弱的它們仿佛會因承愛不了過多的熱情而死去,但它們卻如此堅定執著地生長著,在幽深的林間獨自開放、獨立調謝,我踏上那石階,就仿佛踏上了一種微漠的薄薄淒涼。 

人生,開放在一處無人欣賞的柔和角度,點破了山的寂寞,增添了山的內容,透過它們,仿佛一片廣闊的意境在蔓延。 

終於可以看到那樹林深處的禪寺,那清泉在側,月色冷青的幽清古寺,山頂上仍是一片寂靜,無人語,恐驚了天上人,陽光依然柔和,清流依然充滿哲理。 

敲開古寺的大門,老者正在參禪,一人一寺一孤僧,一草一木一世界。清茶伴我入座,入山無非過一棧道再經一座橋,轉頭,另一世界卻無岸無渡非山非水。成人,無非渡一苦海再棹一舟楫,回眸,竟然已物是人非,已是凡人孤寂,又求高僧打坐禪悟,原來世界便在這裡,我問老者“參禪何如”,他告之我該山頂嘯歌。清脆,濃重並且真摯。 

原來,心境統一,站在哪裡看世界都一樣,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我大約能夠明白老者為什麼執拗、孤身一人守著這古寺。無需竹弦洞簫,山中鳥鳴盈耳。無需掛畫,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抬頭是一片天,低頭卻是另一個世界。 

【成功揭密】本文語言優美,立意新穎。一般的同學立意要么在山腰,要么在山頂上下功夫,而作者聰明的地方剛好是跳出命題者設定的範圍,在立意上高人一籌,採取俯視的眼光來打量這個世界:站在哪裡看世界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心境統一,自然能於成功的頂峰看到失敗的危機,從痛苦的山腳窺見勝利的曙光。本文也有缺憾:“曲幽”二字在文中未充分展示出來,個別句子晦澀。得分:18+17+17=52 

人生四步曲 

幼年 

小時候,我發現我的眼前有一座大山,站在山的腳底,我望不見山後平原的廣闊,森林的蓊鬱。我特別想翻過大山,哪怕就站在山頂,我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夠欣賞到所有的風光。 

青年 

漸漸地,隨著年齡的長大,我洞曉了“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含義,我渴望到達頂峰,一飽眼福。再後來我又了解了李煜“無言上西樓”的寂寞悲傷,我質疑了:山頂難道不如想像的那樣美好嗎? 

中年 

人一到中年,總會有自己大大小小的不可計數的成就。而我來到這個世界的惟一目的就是“爬山”,我的起點是山底,終點是雲層上面的巔峰。中午的時光我都在山腰上攀登著,我見到了數不盡的不知名的小花小草,但遺憾的是我並沒有給予它們過多的關注。也很少駐足聽聽山上的鳥叫,賞玩這遍布山野的一花一草,品味咚咚流水裡面蘊含的語言。我的眼睛始終目不轉睛地盯著朦朧的山巔,滿腦子裡都期盼著成功的那一天。 

老年 

終於到達山巔了,我獨自一個人站在濃霧中,海拔高得連青松也不願與我作伴,雪蓮的形跡也藏匿於漫天的霧中。我的眼前白茫茫的一片,雖然山底上還有人衷心的羨慕我,山腰上還有人不斷地重複著我的腳印,但我卻再也看不清潺潺的流水和五彩的大自然。在我的肉體如霧般消散時,彩虹也不願現身彌補一下我今生的遺憾。 

在我生命從開始到結束這短暫的一生中,我的精神升華只為世人顯現了匆匆忙忙的攀登過程,沒有起點,亦沒有終點。 

站在山腳卻只能濾過雲霧看見山巔的人,遺憾伴隨左右。人生中倘若只留下了對勝利那一天的希望與等待,這樣由你奏出的人生四步曲最終將以淒涼的末音收場,曲中老年人的哀怨與悔恨之聲將會響徹雲霄。 

站在哪裡看世界?在山底,只有山的巍峨;在山頂,只能看到雲海;而在山間你我卻能看見整個世界。對於人生,我寧願只爬到半高處。 

【成功揭密】本文將山喻為人生的四步曲,爬山亦如爬人生,這種構思正是作者的高妙之處。對扣題的處理很恰當,前面的幼年、青年、中年都是鋪墊,在老年這個階段作者宕開一筆緊扣話題,表明自己的觀點:在山底,只有山的巍峨;在山頂,只能看到雲海;而在山間你我卻能看見整個世界。本文縱向遞進不夠深入,題目雖很形象,但作文未構建表意的“象”。得分:18+18+17=53 

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狼與羊 

在長達千年的爭鬥之後,狼和羊終於握手言和了。這對雙方來說都是求之不得的。為了促使信任,兩方交換了人質,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則拿出了狼崽。儀式進行得十分隆重,並且有公證人大象出席。 

轉眼間,小狼已經長大,它們個個嗜血成性,咬死了許多羊羔,並叼著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語,在睡夢中遭到狼的襲擊,被狼撕扯成碎片,變成了冤魂。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精彩範文】 

不設防必定亡 

當狼背信棄義的時候,狗卻在熟睡;當羊被叨去的時候,羊只能後悔;當狗被撕碎時,不知它是否知罪? 

羊羔不設防,被嗜殺無數,狗不設防,被撕成碎片,那么人呢?當我們遇到如此困境時,將會如何! 

我說:“不設防!必定亡!” 

有句俗話,叫以“人心隔肚皮!”今日的和顏悅色,轉瞬變為面目猙獰,今日的甜言蜜語,轉瞬變為夾棒帶槍,今日的和眉善目,轉瞬變為橫眉冷眼!善良的人們,別再天真地做著甜蜜的美夢了,對待敵人,對待惡人,我們還是設一道心的門檻,保護自己脆弱的精神世界! 

不設防的結果是屈辱。 

和平盛世的美景如過眼雲煙,昨日的歌舞昇平如晨光之露,黑暗的蔓藤伸得張牙舞爪,邪惡的野心想吞併一切。面對列強,古老的中國不設防,任憑列強的鐵蹄踐踏富饒而美麗的土地。中華人民不會忘記!現代的中國不設防,任憑日本的機槍掃射中國的東北邊境。中華人民不會忘記!那一部部不平等條約不會忘記!那一塊塊被割的土地不會忘記!那八年抗戰不會忘記!那一段屈辱的歷史不會忘記!不設防的結果是任人宰割!不設防的結果是滅亡! 

當三千宮人圍著李存勖時,他不曾想到每日與之歌舞的寵人要了他的性命,要了他的河山,要了他的一代英名。李煜不曾想到,沉淪於詩詞歌賦而不問朝政,要了他的一切。縱然落花春去,但是天上人間!不設防的結果是毀滅! 

當我們身旁不再清明澄碧,當生命之花不再明艷多姿,當幸福不再觸手可及,當快樂不再俯首即是,請豎起耳朵,注意精神,提防起來!因為:“不設防!必定亡!”設防才能得到明媚的陽光! 

為寓言集《狼與羊》作序 

窗外春光遍灑大地,周圍大家共唱和諧。我在這醉人的季節里拿起友人剛剛送來的新作《狼與羊》,想起她邀我作個序,便翻來讀,卻不想竟潛然淚下。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在長達千年的爭鬥之後,狼和羊終於握手言和了。這對雙方來說都是求之不得的。為了促使信任,兩方交換了人質,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則拿出了狼崽。儀式進行得十分隆重,並且有公證人大象出席。轉眼間,小狼已經長大,它們個個嗜血成性,咬死了許多羊羔,並叼著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為抵押物的牧羊狗卻因相信狼的花言巧語,在睡夢中遭到狼的襲擊,被狼撕扯成碎片,變成了冤魂。 

友人點評說: 讓善良成為他人罪惡的俘虜,狼永遠不可能變成羊。 

雖然這是個寓言,卻讓我感慨萬千,不得不想一想我們人類。 

記得重慶談判時,國民黨在談判桌上強取豪奪,共產黨為了民族利益一再忍讓,終於達成和談,而在此時,國民黨卻密發剿共手冊,命令他的部隊全力以赴剿滅共產黨。在這裡,國民黨無疑是只可怕的狼,而共產黨成了一隻羊。 

還記得劉邦和他的功臣們,尤以淮陰候為例,還有朱元璋和他的開國元勛……這些都是狼和羊的故事。 

說他們“江山易放,本性難移”也罷,罵他們心如蛇蠍也好,這一切都已成為歷史,卷進了歲月的篇幅。 

但看今日,不還有受助者反害資助者之事,不還有不養反殘害父母之談嗎?我且藉此來談談我家的私事。父親忠厚,為伯父蓋了新房,替堂兄娶了媳婦,可到頭來,他們又是要房又是要地,恨不能將我家的一切盡數歸為已有。作為晚輩,我不能罵他們,恨極之時也只能說這些人純粹是狼。 

正像友人所說的“奠讓善良做了罪惡之人的俘虜,於家於國於歷史,這都是一句至理名言佳句。我們要做個善人,但是不要做了東郭先生”。 

當然,在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是好人多,諸如陳秀貞、曹愛文……這一個個讓我們感動的名字,不是還在呼喚著靈魂的回歸嗎? 

面對生活,我們要學習善待,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心存一份感恩,多為別人著想;但是對於那些像狼一樣的人,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充分認識其本性,奠讓自己受了傷害。理智的羊是需要分清是非曲直善惡的。 

三月的春光是明媚的,三月的微笑是和美的,一片烏雲豈能擋住一片春光?以善為本,淨化心靈,與罪惡抗爭,莫成為他人食的羔羊。 

一點愚見,作為本寓言集的序言,其中深意,書中思考,留待讀友探知思考。 

詭者多偽,狡者莫信,善者明辨之 

千年之後,狼羊議和,各出人質,狼以崽為質,羊質以牧羊犬,轉瞬之際,狼仔已大,嗜血,多傷羊;而犬者夢中暴斃於狼口。狼之詭者,可觀焉;羊之無知,可見一斑。故曰:詭者多偽,狡者莫信。 

羊族損失之慘烈可謂大矣!奈何寓言之義所言非虛,映射廣大。或於史實或於現實,狼之險惡,羊之無幸,見者多矣。 

東漢末年,戰爭紛起,董卓無道,天子之位,虎視眈眈!曹操大張義旗,聚義士討董賊,意氣之狀豪矣!及其救獻帝於水火,眾人贊之,漢室之復,指日可待。奈何曹公背信棄義,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權獨攬,眾人如夢初醒,卻無可奈何,扼腕自嘆,曹賊詭辯多偽,雄霸中原,後人嘆之,詭者多偽,狡者莫信。吾感傷善人之單純無邪,惡人之陰險毒辣也!狼子野心,識破之士復幾何! 

善如羊者,或應目光長遠,計久長,有城府,清白善潔之士方能久之於天下。 

吾復慨嘆於國共合作之抗日也。日寇侵華,凶相畢露。中華兒女,齊心聯手,眾志成城,方能不受國滅之辱。國共攜手,抗日反侵,傳為佳話。功畢,槍彈未寒,國民黨反目,大舉侵共。中共領導,高瞻遠矚,幸有所防,於危變之中行事果斷,處作亂之中神色自若,革命火種傳播至今。相類之故事,大相逕庭之結局,令人生嘆。詭者多偽,狡者多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善義高潔之人謹思之。 

史海回眸,浪花擷英,是以明今人之視聽也。所謂“前車之鑑,後車之師”不吾欺也。但觀今日之事,中日關係屢跌冰點,讓人生憂。日本所言所為有辱“大和”二字。中日睦鄰友好,奈何友人自相擾?歷史之功過是非已有定論,何不反思之,何苦自欺欺人,不反省無以行久遠,少反思無以成大計。警如日本者,明手執橄欖,暗手執兇器,乃非真正之言和之意,其狼子野心,眾人皆知,詭者多偽,故善者須明辨! 

詭者多偽,狡者莫信,善者謹思之。但願羊族之悲劇只見於寓言舊事,而非見於現實。 

感狡如狼者之面具也,嘆善如羊者之純真也。詭者多偽,善者謹記之。 

漫天飛舞的碎片 

滾滾長河,漫天飛雪,流逝了多少歲月,飄散了多少年輪。歷史的天空,瑣碎的歷史,猶如撕碎的紙片漫天飛舞,記載著多少悲歡離合,興衰成敗。 

每一段歷史,每一個生活片段都會被記載,然後像一片雪花,飄飛到空中,歷史,就是那些碎片的結晶,偶然間,抓到一片血紅的碎片,上面記載的是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狼與羊,一對千年之敵言和了,這是一個多么令人興奮的事情啊,然而本性未改的“獸性”卻使之美好的事情染成了紅色,血紅、血紅的紙片,訴說著後悔的言語,低泣著心中的悲憤。 

不覺間,心在痛,手在顫抖,難道這就是言和嗎?難道這就是現實,本質嗎?我疑惑,不敢相信,難道誠實的價值就這樣嗎?我似乎頓悟,抉擇是那么重要,看清本質是那么的關鍵。 

沿著歷史的長河繼續前行,腦中浮現的仍是狼與羊言和時的“假笑”,仍是狠咬羊時的血跡,狼撕拉獵物時的兇殘;耳邊所聞,亦是羊的低啜,狗的狂吠……我知道他們的哀怨,我明白他們的哀哭,可我又能怎么辦呢?生命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歷史更沒有重新書寫的機會。 

帶著愧疚,我陷入沉思…… 

無盡的河水似乎將我帶進了遠古時代,我看到了汨羅江畔“竭忠盡智……忠而被謗”的屈原,他那不屈的臉上亦寫滿了忠貞;戰馬賓士,我又駛入了抗金名將岳飛的帳中,當第十二支令到來時,仍“怒髮衝冠”的忠將,卻也只能拿著性命回師…… 

斗轉星移,我來到了美國白宮,這座“仁道主義”宮殿,然而卻沒有半點和平氣息,那份“支持一個中國”的條文仍在,但字裡行間卻只有“利益”兩字;對伊戰爭仍在繼續,卻沒有和平可言,有的只是哭聲,有的只是占有、侵略…… 

我明白了,歷史原來也是如此,忠與奸,邪與善,原來亦如此,看不到本質的真象,善往往成為悲劇,讓人心痛的記憶。 

回過頭來,又一片碎片落於掌心,然而這一片卻是如美純潔的一片。明媚的陽光下羊正在覓食,旁邊蹲著牧羊犬,遠處,狼在靜靜望著,但他再也沒有機會了,小羊已不是昔日的小羊了。 

想到此,我想我也不是先前的自己了,我明白,生命如棋,卻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是悲是喜全在自己的手中,看清實質,作好正確的抉擇!借一雙慧眼,願漫天飛舞的碎片,都成為純淨的白色,點綴歷史的天空,歡聚美好的生活。 

明眼觀世事 

當忠厚的農夫遭遇懷中毒蛇的咬蝕,他的心因善良而冰冷。 

當東郭先生直面惡狼的利爪,他因輕信小人而滿懷悔恨。 

當可憐的羊羔在狼爪下哀嚎,它們因誤聽奸佞而成了冤魂。 

誠然,世間之物莫不相伴相生。現有高風亮節、肅肅如松之君子,則必有蠅營狗苟、追名逐利之小人;既有落梅驚風,淡淡如菊之真善美;則必有污穢醜惡不堪入目之假惡醜。 

因此,若只是一味聽信,見而信之,就會成為助紂為虐,是非不分的“好好先生”,所以,我們必須有孫悟空般“火眼金睛”,才能戰勝人生途中的妖魔鬼怪;須有固而不變的處世原則,才能笑迎人生途中的風風雨雨。 

當年楚懷王正是空信上官大夫等佞臣的妄語,才錯逐屈平,落得身敗名裂。 

宋朝皇帝正是輕信秦檜之叛臣佞語,才誤斬岳飛,落得國破家亡。 

正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縱便身著金裝,也必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小人縱使盡顯花言巧語,也必是蛇蠍心腸,歷史自有其撥開風塵的睫毛,歷史自有其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乾淘萬漉,披盡黃沙始到金。 

我們不能沉迷於眼前的燈紅酒綠,要知其後閃爍的是靈魂的墜落;我們不能醉心喧囂笛鳴,要知幽谷深處才是呼喚我們心靈的蘭花;我們不能輕信巧言令色者的口若懸河,要知以人為鏡,以友為師。 

君子之交,雖淡如水,卻歷久彌香; 

小人之語,雖甜如蜜,卻傷內臟。 

開的最艷的花,也許是散放巨毒的迷香,而悄無聲息的野百合,才會真正映出山谷美麗的春天。 

兇猛的鯊魚,在你困難時會銜你而去,而敦厚的海豚才會迎風辟浪,助你一臂之力。 

讓清泉蕩滌我們的心靈,贈我們一顆清亮的心,去迎接風風雨雨; 

讓陽光溫潤我們的雙眼,賜我們一雙明辨是非的瞳仁,去擦亮歷史的風塵; 

讓天空播撒睿智的光輝,讓我們深刻地洞察人事本質,笑對世事滄桑。 

羊,你錯了 

星河耿耿,銀漢迢迢。中華歷史的長河千迴百轉,千淘萬濾,使一顆顆明珠浮露於水面。 

站在歷史的長河邊,我感到迷茫:羊與狼的言和是對還是錯?一張張堅毅的臉龐浮現在眼前;一雙雙矍鑠的眼睛注視著我的雙眸;一聲聲昂揚的吶喊縈繞在耳邊:“羊,你錯了……”那聲音悠揚悠長。 

羊,你錯了。你被主觀的感情蒙弊了雙眼,難道你沒看到那外表溫順的狼皮下狼子野心嗎?歷史的長河中有人順應:是啊!我怎么就沒看到勾踐滅吳復國的雄心呢?他是夫差。勾踐的暫時屈服,讓他被勝利的喜悅沖昏了頭腦,誤以為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國富兵強,攻破吳國都城,誅滅吳國宗室時,夫差後悔了,可國已經破,家已滅。僅從表面分析的主觀武斷讓夫差失敗了。 

羊,你錯了。安逸的環境讓你喪失了警惕。人們常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只有時刻保持昴揚的鬥志,保持適度的危機感,我們才能長久的生存下去。秦王贏政擊匈奴,滅六國,一統天下,場面何等壯觀。然而“始皇之心自以關中強固”,“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於是他開始修阿房宮,築驪山墓,傾盡奢華,最終楚人一炬,一切的繁華與壯觀都已化為灰盡。秦二世而亡,只落得後人恥笑。 

羊,你錯了。你不該聽信狼的花言巧語,你的冷靜與機智去哪裡了?自古以來“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益於行”。勸告一代代君王虛懷納諫,任人唯賢。唐太宗是聰明的,面對魏徵的直言力諫,當面抨擊他都欣然接受,並將其視為照得見自己得失的鏡子,而造就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鮑叔牙是正確的,他沒有被花言巧語所蒙弊,大膽推薦管仲,最終成就了齊國“九合諸侯,一國天下”的壯觀場面。人只有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凡事從實際出發,客觀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才不至於像羊一樣,不僅自己丟了性命,還要連累保護自己的牧羊犬。 

“一葉障目,不見秦山”,唯有擦亮心靈的眼睛,我們才能明辯是非,不至於與狼為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唯有保持適度的憂患感,我們才能不斷強大,不至於被他人攻其不備。 

歷史的長河奔涌而過,在歷史沉澱的沙灘上,羊在懺悔:我錯了。 

4、閱讀下面的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鮮花感謝細雨:“是你把我滋潤得這般俊俏,這般美麗。” 

細雨說道:“要感謝還得感謝春風媽媽,是她讓我這樣做的。” 

多么動聽的語言,多么和諧的春天,只有經歷過嚴冬的人,才能感受到這景象的可愛。 

[提示]作者在讚美中有一條件語句,“只有經歷過嚴冬的人”,據這一信息,照應主體材料的內容,可知立意點在於:正因為人世間有冷漠和自私,有急功近利、舍人為自己,彼此的友愛和尊重才足可珍視。若確立為“對謙遜的禮讚”,就是片面理解材料的緣故。 

5、閱讀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 

國外某大學一群即將畢業的工程系大學生滿懷信心地走進考場,參加他們自認為十分簡單的一場考試。然而3小時後,他們當中仍然沒有一個人能回答試卷上的任何一個問題。最後,還是他們的教授打破了考場的寂靜,他說:“這正是我預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們的印象,即使你們已完成4年工程教育,但仍然有許多有關工程的問題你們不懂;要記住,雖然你們是大學畢業生,你們的教育才開始。” 

要求:1、題目自擬。2、文體自選。3、書寫工整。4、800字以上。 

[提示]學習是無止境的。在知識的海洋上,我們永遠只能吸收而不能滿足,魯迅先生臨死前一個小時還在寫文章,他利用別人喝咖啡的時間學習,這還不夠嗎?這是遠遠不夠的,人類從奴隸時代發明文字,到現在流傳了幾千年的知識文化,豈是只用短短几十年的一生能學完呢?所以,學習知識是無止境的。資料中的那些大學生,學富五車,卻還是被一場簡單的考試考倒,這就說明,我們現在學的東西還遠遠不夠,我們將來在社會上還有許多東西要學,現在的一點知識是絕對不夠的。我們即將結束九年義務教育,一些人還繼續讀書本知識,另一些人到攻讀"社會大學",雖然道路不同,但我們都還要不斷學習各類知識,因為學習是無止境的。 

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一位小伙子染上了很易傳染的皮膚病,為了自家孩子的健康,很多家長都告誡各自的孩子不要再跟那小夥伴接觸。 

但有一個小男孩仍然跟以往一樣,與患病的夥伴一起上學放學,一起玩耍。鄰居們都感到奇怪。因為這個小男孩的父母都是醫生,他從小受到衛生教育理應比別人多,他沒有理由不知道那樣做的危險啊!有好心的鄰居提醒小男孩,小男孩回答說:“媽媽告訴我,健康的身體是不怕傳染的!” 

果真,直到患病的夥伴痊癒了,這位小男孩也沒被傳染。他說:“如果我是健康的,我不怕傳染,如果我是好人,我不怕別人教我學壞,因為好人是不會學壞的。” 

要求:可聯繫生活實際,寫一篇記敘文;也可從材料中引發感想,談談你的看法;自擬題目;不少於800字。 

[提示]這則材料敘述了一個怎樣對待得了很易傳染的皮膚病的小夥伴的故事,重點是父母都是醫生的小男孩始終與他在一起卻未被傳染,因為“健康的身體是不怕傳染的”。這就揭示了材料的深刻內涵。什麼是健康?除了身體的健康,當然還指思想的道德的等等。只有抓住了這一點,寫出的作文才符合題目的要求。正像小男孩最後說的:“如果我是好人,我不怕別人教我學壞,因為好人是不會學壞的。” 

7、閱讀下面文字,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當一位大使問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成功的秘訣時,安南講了這樣一件往事:我至今記得17時老師給我們上的一堂課,老師手裡拿著一張畫有一個黑點的白紙,他問我們:“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麼我們齊聲回答:“一個黑點!”這時,老師說:“難道你們誰也沒有看到這張白紙嗎?在今後的生活中,你們可不要這樣啊!” 

[提示](1)審題:材料是引發型,所供材料即引發作文的基點;“自選角度”是核心指令。 

角度提示:①要打破思維的定勢;②局部和全局;③教師循循善誘;④教育對人一生有重要影響;⑤要做有心人。 

(2)命題與構思:《要打破思維的定勢》、《局部和全局》 

▲引論:材料所述,反映了長期以來人們形成的一種思維定勢:觀察事物,只注意最耀眼的局部,而忽視事物的整體。就猶如管中窺豹,只見一斑;又如林中觀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處理問題,只顧局部,不看全局。 

▲本論:如果不打破這種思維的定勢,我們看問題就未免失之偏頗,做事情就難免鑄成大錯。例如,戰爭、商戰、投資、炒股…… 

▲結論:我們看問題,做事請一定要打破思維的定勢。 

8、讀下面一首詩歌,根據要求作文。 

中秋月 

桑恆昌 

自從母親別我永去, 

我便不再看它一眼。 

深怕那一大滴淚水 

落 

下 

來, 

濕了人間。 

(選自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桑恆昌懷親詩》) 

讀這首詩可以產生不同的聯想或感悟。請根據你的聯想或感悟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聯想或感悟要與整首詩的寓意有關。②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③不少於800字。④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提示]中學教材里選過一些古詩和現代詩,同學們對詩歌特點應該是了解的。詩,不同於其它文體,它不能包羅太多的細節,不能對客觀事物作全面具體細緻的描繪,詩人在詩中一般也不直說自己思想如何,感情如何,而是選取現實生活中最富特徵的畫面,並渲染出與畫面相吻合的某種氣氛。在畫面里,有詩人描繪的人或事物,也包含著詩的內容所表現的詩人自己的形象,這些形象中飽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畫面、形象、感情、氣氛幾方面有機融合構成詩的意境。讀詩的過程,就是進入這一藝術境界的過程,換言之,只有進入詩的意境,才算真正讀懂一首詩。《中秋月》是一首懷念母親的詩。十九世紀俄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果戈里,對傑出的俄羅斯民族詩人普希金詩歌風格曾給予精湛評論:“這裡沒有美的辭藻,這裡只有詩,這裡沒有外表的炫耀,一切是單純的,充滿了並非突然呈現在內在的光彩。一切是那么簡潔,這才是純粹的詩。”《中秋月》正是一首外表樸素,形式簡潔而內涵極其豐富的純粹的詩。《中秋月》儘管31個字,篇幅短但含量極大。詩人對母親最真摯,深切地懷念,由此激發起的異乎尋常大膽而獨特的想像,使詩展示出耐人咀嚼不盡的完美的藝術境界。一種完美的意境,一方面固然出於詩人的創造,還得藉助欣賞者的想像和聯想去最後完成,里格爾說;“詩所特有的因素是創造的想像。”“創作需要想像,欣賞也需要想像”為了理解原詩意蘊,可以從以下幾個具體問題思考:(1)在傳統的中秋佳節,詩人為什麼不敢去賞月?望著一輪亮亮的圓月詩人會想到些什麼?(2)詩人對母親永遠的悲痛和刻骨銘心的思念,激發了詩人哪些想像?(3)任何藝術都包括虛和實這樣兩個既相對立,又相聯繫的方面,而任何成功的作品,都表現為虛和實兩方面的巧妙結合。這首詩實和虛兩方面都是什麼?詩人是如何使它們和諧地結合在一起,構成深邃意境的?(4)宋代詩人梅堯臣曾對歐陽修講:“詩家雖率意,而造語亦難……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舍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然後為至關。”(《六一詩話》),那么你能狀出詩人“難寫之景”,體會出詩中“不盡”的“言外”之意嗎?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記者問名人的媽媽,她是否對兒子感到自豪,媽媽答道:“我感到自豪,但我還有一個孩子正在地里挖土豆,我更為他感到自豪”,這樣的話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確實讓人驕傲;但平凡充實也足以令人自豪,請結合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一篇800字以上作文,體裁不限。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於800字;⑤不得抄襲。 

[提示]很明顯,這個作文題的導向是正確對待平凡。在人們的認識中,偉大與平凡是兩極,平凡與平庸是相等。鄙棄平庸是應該的,但只讚頌偉大而不甘於平凡輕視平凡,卻是錯誤的。一位忠於職守辛勤耕耘的人,不管是名人還是農夫,都是值得自豪的。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在網上有這樣一個帖子:“友情看得見,愛情看不見;分數看得見,素質看不見;鮮花看得見,春天看不見;水果看得見,營養看不見;幫助看得見,關心看不見;颳風看得見,空氣看不見;文憑看得見,水平看不見; ……” 

有人總結,在“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這兩類東西中,往往後者更有價值。你認為呢? 

請自選角度,立意自定,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於800字,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提示]這個材料與現實生活結合得也很緊密。同學們只要選取“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兩種相關的東西進行辯證分析就可以了。同時注意材料中的這句話:在“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這兩類東西中,往往後者更有價值。 

11、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水與岸 

有水就有岸,岸阻遏了水的自由流淌,也避免了水的泛濫成災;水需要岸的善加疏導,卻排斥岸的惡意圍困。 

請根據材料,自定立意,自擬題目,文體自選,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不少於800字。 

[提示]材料的內涵包含在水與岸的辨證關係中。水與岸的關係比喻什麼,是審題的關鍵所在。岸限制了水的少許自由,也讓水避免了災禍;水需要岸的正確引導,卻反對岸的無理羈絆。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個性與規範、自由與紀律等內容。個性只有遵守一定的規範,自由只有合乎一定的紀律,才能得到正確的施展與張揚;也可以從紀律或規範的制定要以人為本的角度立意:無論是一個單位,一個組織,還是一個國家,在制定製度時要從有利於個性的發展角度出發,決不能以此為藉口束縛人甚而至於以此為幌子整治人。也可以對個性與規範二者的關係進行辨證分析。本題若寫成議論文,論述時應始終緊扣“水與岸”的比喻義,有理有據,把抽象的道理具體化。若寫成記敘文,可從反面舉例,把哲理性的思索隱含在生動具體的敘述之中,用鮮活的實例告訴人們一個可感的道理:個性如偏離規範,自由如脫離紀律,其後果不堪構想。 

12、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個朋友乘船到英國,途中遇到暴風。船上的很多人都驚惶失措。然而一個老太太非常平靜地在禱告,神情十分安詳。等到風浪過去,朋友好奇地問這位老太太:“你為什麼一點兒都不害怕?”老太太回答說:“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已經被上帝接走,回到天堂;二女兒還住在英國。剛才風浪大作的時候,就向上帝禱告:如果接我回天堂,我就去看大女兒,如果留住我的性命,我就去看二女兒。不管去哪裡都一樣,都可以同最心愛的女兒在一起,我怎么會害怕呢?” 

在面對這么重大的困境時,老太太竟然能以這樣平和的心態看待問題,她一定是一個充滿智慧的老者,她的精神世界一定美麗與安寧。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請以根據材料,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 

( 整理)

要求:1.立意自定。2.文體自選。3.題目自擬。4.不少於800字。 

[提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在挫折、不幸、災難或厄運降臨的時候,我們務必保持樂觀的心態。我們常常左右不了外部的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把握住自已的心態。把握了自已的心態,也就是把握住了一個純美而安寧的精神世界。 

文章引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