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不遠人不得不誠信待人小學生作文

有這么一個故事:曾參是孔子的弟子。一天,曾參的妻子要出門,兒子哭著要跟她去,曾妻就安慰兒子說:“你別去,也別哭,媽媽回來給你殺豬吃。”她從街上回來後,見曾參正準備殺豬,便制止道“我不就哄哄孩子,何必當真呢?”曾參卻說:“如果不殺豬,就是欺騙孩子,教孩子說謊。”曾參就就堅定的把豬殺了。

眾所周知,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小到不說謊,大到對祖國、事業忠誠。誠信二字滲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大家聽說過“一諾千金”的由來嗎?據說西漢初年有個叫季布的人,為人正直、樂於助人,特別講信用,凡事答應別人的事不錯喔 不錯喔 你也可以投稿,無論有多困難,他都會想方設法地給別人辦到。當時人們就流行一句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

我們在為人處事時要講究誠信。“誠”就是內誠於己,誠信無欺,實事求是。“信”就是外信於人,講信用,講信譽,守信義。“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人在理智的狀態下一旦許下諾言,就要忠實的履行承諾。無數事例告訴我們,在交往中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失信於人,就會產生信任危機,其結局就如“狼來了”的結局一樣。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句《論語》里我們熟悉的話也警示著我們:做人不講信用,不知怎么可以立身處世;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不講信用的人,可以欺人一時,但絕對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識破,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其結果也不言而喻,既傷害別人,又傷害自己。

所以,我們不能不誠信對人,做人誠實,言而有信。

在我們的周圍,常常會出現一些不負責任的行為。例如:答應別人的事不兌現,明明是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卻百般推卸,甚至嫁禍於人,也有不達目的不擇手段,不惜犧牲自己人格的……

我只想奉勸他們的是:重拾誠信。對人誠實守信,對事認真負責,恪守信用,並把它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做老實人,辦老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