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的自述

朋友,認識我嗎?我呀,名蠶,屬於昆蟲綱,是一種有益的昆蟲。

我的軀體不大,可分為頭、胸、腹三部,頭很小,含咀嚼式口器,適於咀嚼桑葉,口器上面生有吐絲孔。我的胸部還有三對胸足,胸足能把住桑葉取食。腹部有四對腹足和一對寬大的尾足,腹足促使身體前進,腹足和尾足附著在物體上,可以使身體的前部抬起,進行各種活動。在我的身體兩側有氣門,體腔內有絹絲腺。

按養殖季節,我被分為卷蠶、夏蠶、初秋蠶、晚秋蠶。毎季的發育都要經過卵、幼蟲、成蟲、蛹四個時期。

當溫度、濕度適宜時,我便悄悄從卵殼裡爬出。這時的我,又小又黑,像螞蟻似的,被人們稱作蟻蠶。以後,隨著“飯量”的增大,桑葉把我變成了白白胖胖的“蠶姑娘”(江南人美我名曰:蠶花娘子)。唉!要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可真累!要知道,我的發育主要受體內蛻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調節與控制,在我幼年時期,體內的蛻皮激索促使我經五、六天就要換一次衣服。在更衣期間,我不吃也不動,頭胸抬起,頭部呈淡褐色,這就是平常所說的“眠”,即“睡覺”的意思。一生中我大約要眠四次,在這期間,我體內的保幼激索分泌旺盛,因此仍處於幼年時代。但一旦到了四眠後期,我“飯量”猛增,即常說的“吃老食”。晝夜不停地吃上六、七天后,我便開始睡在床上,停止取食,體軀變短、變軟,胸部發亮。這就預示著:我要“上山”了。

終於爬上了“山”,我要為人類做貢獻了。絹絲腺的膠質液體被我從吐絲孔吐出,這膠質液里可真怪,一接觸空氣它就結成絲了。我用絲把自己圍在屮間作繭。由於這吋我體內蛻皮激素增多,當繭剛做成,我就化成了蛹,失去了自由活動能力,這就是平時所說的“作繭自縛”。

十多天后,我羽化為蛾,成家後又產出許多小生命,新一代幵始成長,於是,我便“壽終正寢”。

我渾身都是寶:吐的絲可織成華麗的絲綢;蛹可提煉醬油,作飼料;嘿嘿!就是……就是我的糞便也可入藥,作肥料的,因此,蠶農親切地稱我為“蠶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