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店佛手飄香

葉聖陶先生《記金華的兩個岩洞》一文中特別提到金華羅店的佛手:“據說佛手要那裡的土培植,要雙龍泉水澆灌,才長得好,如果移到別處,結的佛手就象拳頭那么大一個,沒有長長的指頭,不成為‘手’了。”確實,金華羅店是佛手之鄉。這裡的山坡上,果園裡,農家的天井裡,庭院中,處處是鬱鬱蔥蔥的佛手樹。一到深秋時節,那佛手樹掛滿果兒。有伸著長長的玉指的,有剛露出小小指尖的,還有緊緊握住拳頭的,千姿百態,琳琅滿目,輕風吹拂,整個山村洋溢著沁人心脾的佛手芳香。

羅店原來沒有佛手。傳說古時候有一個金華府的老爺從外地帶來一株佛手,栽在衙門的庭院裡。那老爺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不給佛手澆水、施肥,不幾天佛手就枯萎了。那老爺一怒之下,把它從地里拔出來扔在路上。湊巧羅店有位姓方的農民路過,就把它拾了回去。他天天用雙龍清泉精心澆灌。“功夫不負有心人”,佛手樹復甦了,當年就結下了珍貴的佛手。第二年春天,他又把枝條送給人們扦插。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家家戶戶都栽上了佛手,羅店成了佛手之鄉。

種植佛手,需要精心栽培,還需要好的管理技術。花農們為了澆灌佛手,特地沿山幵渠,引來了淸淸的雙龍泉水。每當春天來臨,花農就把放在花房裡的佛手一盆盆搬出來,讓它們呼吸新鮮空氣。接著,進行整枝、修剪,把多餘的、枯乾的枝條剔除。春雨貴似油,幾陣過後,佛手葉兒青翠欲滴,不多幾天就長得一片蔥籠。初夏,是宜人的時節,也是希望的時節,花農就抓緊施肥、治蟲、除草,促樹結蕾。佛手花有兩種,平常的花是白色的,一朵朵冰肌玉膚,晶瑩潔白;良種樹的花是桔黃色的,一朵朵淡雅別致,煞是好看。秋天,果實變得金燦燦,亮晶晶,令人百看不厭。

佛手芳香四溢。它不僅是一種觀賞佳品,而且還是一種寶貴的藥材。據藥書記載,它有理氣寬胸、和胃止嘔的功效,能治療肝胃氣痛,嘔吐痰瘀,胸隔滯脹、停食不消等病症。人人都很愛它,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旅客路過金華,總忘不了要捎回數隻香味濃郁的佛手作珍貴的紀念品。

特別令人難忘的是,1960年朱德委員長親臨羅店公社花果隊視察,他在花圃里,與花農們促膝談心:“佛手用處很多,國家很需要,你們要好好發展佛手種植業。”羅店的花農們始終不忘這諄諄教導,一直堅持種好佛手。實行責任制以後,羅店的花農們種植佛手的積極性更高了。羅店附近的西吳、後溪河都栽上了佛手,全鄉發展了十萬多盆。有的佛手還遠涉重洋,遷居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真是羅店佛手香瓢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