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與重逢之間

人生是一條路,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路上行走。也許之前我們還與親人和同伴同行,但在下一個路口可能就要分離,獨自前行等待重逢。誠然,在離別之後、重逢之前,我們是單身一人,但我們並不用傷心、難過,因為有很多情感會在離別與重逢之間陪伴我們。

離別只是身處兩地,屬於彼此的親情與友情依然盛放在各自的心中,不會流失。林清玄曾說過,友情不老,天涯海角,你我依然是朋友,依然記得彼此的喜好,依然掛念對方是否安樂。

李白的詩中,《贈汪倫》給我很深的印象。在很小的時候,在還不懂李白詩中的抱負和孤寂的時候,我就深深記住了這首詩,在詩里我看到的不是兩人因不捨而流淚的畫面,而是因感動而微笑。

李白該是站在岸邊,背對微微蕩漾的湖水,瀟灑地一笑,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千尺的桃花潭都不及一個知心朋友在離別時的相送,彼此都不說,可彼此都懂。這份友情,我會一直珍惜;這個朋友,我會始終保留。

當李白乘舟離岸時,當他終於看不見汪倫時,我相信,他一直是笑的,因為他在離別時收穫了一份支持、感動。

離別之後,重逢之前,陪伴我們的不再只有炙熱的陽光、清冷的月光以及這些光芒下我們自己的影子,還有我們知道遠方有一份祝福,遠方有一份支持。屬於彼此的往事,不只是代表過去的記憶,而是美好曾經存在的有力憑證。

於是,我們灰心時,拿出一份鼓勵照亮自己;寂寥時,拿出一份支持陪伴自己;傷心時,拿出一份祝福安慰自己。

我曾經也在街上的人潮中、深夜的月光下感到孤單,但自從我看到一句話後,我內心便充滿了力量。它像是一句呢喃,細碎地進入耳膜,柔軟地落在心尖上。那是普希金的一句詩:朋友啊,當你感到傷心時,請輕輕地念一念我的名字,在這個世界上,你在一個人的心上。

親人和朋友不曾遺忘我們,他們溫暖的懷抱和笑臉從不曾冷卻,在這個偌大的世界,我們並不是孤身一人,這便足夠使我們堅強與快樂。

在心懷溫暖的離別與重逢之間,我們與親人和朋友總會再相逢。有時,再盛大的重逢,也會迎來暗下來的再次分離,如同煙花一般。

顯然,蘇軾也曾如此認為。在中秋節與弟弟重逢的晚上,他略帶無奈與不捨地吟出:“此生此夜不長好,明年明月何處看。”再圓滿的月亮,也會在十五之後漸漸缺下去。但沒有重逢後的離別,又何來下一次漸漸圓滿的月圓之夜?

張小嫻說過一句話:有時候只有前面的苦心經營,才會有後來的偶然相遇。地球在轉,我們的生活也循環往復,離別、重逢、離別……因為離別的人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們才會如此期待重逢。只有前面滿懷期望的等待,才有之後滿心歡喜的重逢。

在離別與重逢之間,我們心懷朋友與親人的柔軟祝福,又滿懷期待地等待重逢,我們不孤單,我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