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賦

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董必武《昭君墓》

史書記載,公元前一世紀,匈奴分裂為幾部,彼此攻殺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領呼韓邪單于向漢朝稱臣,南遷打長城附近,同西漢訂立了和好盟約。漢元帝時候,呼韓邪單于入朝請求和親。宮女王昭君自願前往,漢元帝把她嫁給了呼韓邪單于。此後,邊境安定了較長的一段時間,呼韓邪單于和昭君,為漢匈的有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很多的歷史書籍上,都有四大美女的蹤影。但往往,王昭君總是會被忽略。在前頭的永遠是西施、楊貴妃還有貂蟬。可是,昭君卻將原本退居漠北,控制了西域的匈奴王呼韓邪單于給“征服”了。

從小,昭君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聰慧異常,美麗無比,堪稱——“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雖然昭君之父不情緣將愛女離開自己的身邊,但是聖命難為,還是讓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的官船順著香溪,長江,漢水,過了秦嶺,歷時三月之久,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王昭君進宮後,因貌美無比,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使得皇上看的、後十分反感,便將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直到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可惜無人願意遠嫁邊疆,擔心落個生死未卜。只有被打入冷宮的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單于臨辭大會,昭君丰容靚飾,使得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竟不為所知道,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於呼韓邪單于,便下令斬首了毛延壽,賞給昭君錦帛二萬八千匹,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邊疆安寧始得保障。

董必武的“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便是指當昭君遠嫁呼韓邪單于時,邊關的城門很晚才關閉,牛馬布滿原野,好幾代人聽不到報警的狗叫聲,老百姓不再拿起武器打仗。由此可見,昭君出嫁單于後,對雙方的有好共處起得了重大作用。

西施是大腳。貂蟬是一眼大一眼小,應該是比較明顯,雖然每個人都有大小眼,但如果不明顯也看不出來,但貂蟬的估計是挺明顯的。楊貴妃倒還好,表面上都挺正常,很符合唐朝審美觀,那就是胖,但是我想大家都不知道的是,楊貴妃有狐臭,所以她特別的喜歡沐浴。王昭君相比之下,並沒有這些“美女”所不應該擁有的缺陷。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杜甫有一首詩: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前後輝映,以理度情,從人性角度著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後的悲苦之餘,也未嘗沒有另一種迷離心情,也未嘗不是人生價值的另一種實現。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傳了兩千年了。戲本《漢宮秋》里,昭君似乎脫離深宮苦海,以公主的名義遠嫁嵇候珊後得到了幸福,但事實是在她第二個丈夫雕陶死後,她請求歸漢未被允許,並被命嫁給前夫的兒子,多年的積怨太深,無法排遣,她服毒而死。昭君也有詩作傳世: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長。烏呼哀哉。憂心惻傷。”

不過,王昭君在我心中,永遠位居四大美女之首。這位“犧牲”自己,為漢匈的有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的美女——王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