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申遺成功之後,該何去何從

歷時5年珠算“申遺”成功

2024年12月4日,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審議,珠算正式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而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

此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介紹說,珠算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伴隨中國人走過了1800多年的漫長歲月。它以簡便的計算工具和獨特的數理內涵,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

2024年1月,中國珠算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但是當時申遺並未成功,中國珠算協會曾數次修改申報材料,直至昨晚傳來捷報。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早在2024年,經國務院審核批准,珠算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各方觀點

申遺成功只是起點

當務之急是要將珠算請回國小教材。雖然珠算的計算功能比不上計算機,但是有研究表明珠算在開發智力、增強兒童記憶力和注意力方面有獨特優勢,珠算完全可以揚長避短,成為智力開發工具,開發兒童的潛在智慧型。如果能將珠算入選非遺的利好轉化為全社會學珠算、用珠算的氛圍,那么珠算的保護才算走上了正途。

上海市珠算心算協會會長張德和等學者認為,珠算是國寶,不能丟。電子計算機不可能完全代替算盤,使用算盤和使用電子計算工具並不矛盾。專家學者們給出以下理由:加減法和一位數乘法,珠算比計算機快,珠算可以對電腦計算起到輔助作用。人們日常用得最多的計算仍然是加、減、乘、除,在這些運算中,算盤尤其顯出其輕巧便捷的優點。對日常財務、統計工作中的零星計算,用算盤比計算機更方便。

豐富的實踐證明,珠算除具有教育啟智功能外,在培養訓練財會人員優秀素質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優秀的財會人員需要具有認真仔細、快速準確的素質,而珠算的學習過程就是非常有效的訓練形式。

此外,儘管電子計算機得到了廣泛套用,但由於算盤不使用電池,沒有輻射,因此這種古老的計算器很“環保”。

只剩下文化遺產的空殼

中國珠算當然是一種文化遺產,然而其在今天的命運卻有些悲摧。作為計算工具,珠算曾經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隨之產生了珠算文化。但隨著計算器、計算機的出現,珠算的地位和作用逐漸被取代。使用算盤的人越來越少,會珠算的人越來越少。過去,珠算是國小的基礎課程,可現在,不少高校會計專業已經不再教授珠算的內容了。如果說過去算盤打得好,還算是一種能力的話;現在你用算盤算賬,人家可能笑話你老古董。現在的珠算,除了某些培訓機構借珠心算之名開發智力,還有我們的珠心算選手在國際大賽上表演一下,實在沒有太多的用武之地。

沒人用,沒人會用,這是中國珠算面臨的尷尬境地。中國珠算入選世界“非遺”,當然是一種榮譽,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護中國珠算不被社會淘汰,如何將這種文化傳承下去。如果我們只是沉浸於中國珠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的榮耀中,那除了自我欣賞之外,中國珠算離消亡的命運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