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為敲者開

鐵絲網交織縱橫,將燈紅酒綠生生分割,高牆內的生活如同黑白影片。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主人公安迪深陷囹圄,卻在主動中找到了救贖之道,終敲開了自由之門,重獲新生。

真正能困住一個人的,不是鋼鐵鑄就的牢籠,而是心中矗立的圍牆。蛋有殼,亦可破殼而出;蛹有繭,何妨羽化成蝶?人生在世,最大的敵人便是自己,外界的禁錮即使如黑雲壓城,若主動橫戈馬上,何愁不能斬開一條光明之途!

然往事歷歷,遺恨悠悠。蜀漢劉禪、南唐李煜,山河破碎,江山傾陷便失卻拼搏之心,一味沉淪,空留嗟嘆。清政府自詡“天朝上國”,在世界以騰空之勢躍進時,不思進取,獨枕清高,洋人的巨炮聲震碎了他們的春秋大夢。嘆今朝種種,前景堪憂:大學生甘做碌碌“蟻族”,昔日抱負盡棄身後。某些部門後知後覺,主動監督之責旁落新聞媒體肩上。當麻將一圈圈壘起,宴席一桌桌散盡,日復一日的蒼白重複里,漸行漸遠的是主動的熱忱,消磨的更是民族賴以生存的生機與活力。

前車之鑑,後世之師,身處時代的大潮中,唯有把握人生的主動權,方可於浩浩人生中走出一番嶄新的天地,帶領這個滿身傷痕的民族,離開被動的陷阱,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誠如《阿甘正傳》中所言,“人生就像一盒朱古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滋味”。人生未知,我心有知,主動便是連線未知與必然的橋樑。於法國大革命的喧囂紛擾中,主動尋找風景,雷杜德持守寧靜之筆描繪心中的天堂,於動盪不安的山河零落中,主動執守堅貞;李香君以巾幗之軀愧煞多少鬚眉男兒。主動的人生態度是對有限生命的無限延展,向前邁進的每一步都是一次成長、一次升華,追求不止,生命無邊。

主動是對自身的超越、對夢想的追求,而非欲望的化身、邪惡的附麗。前者指向光明,後者卻通往萬劫不復的深淵。隨心所欲、強梁易折是庸人的主動,天時地利、收放自如方為智者之舉。

於歲月的磨礪中,或化為齏粉,或成就鋒利之劍,歷史與時間的斟酌與辯證早已給予我們一個最真實的答案——門為敲者開。

《肖申克的救贖》片尾,安迪與瑞德重逢於碧藍如洗的大海邊,完滿的結局如同無聲的昭告:主動出擊吧,沒有不能翻越的高牆,沒有無法實現的突破。